解密E-mail、訊息溝通「5大原則」!避免浪費時間、慘遭已讀不回
▲現代人每天訊息量爆炸,要發一封資訊清晰的信可記住5個原則,減少來回時間成本。(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羅斯.阿特金斯(Ros Atkins)譯者/王曉伯摘自/時報出版《愈忙愈要會表達:讓自己受重用、點子被採用的解說藝術》
我們每天收到的訊息數量激增,電子郵件、簡訊、網站內容、社交媒體貼文、電子報等無所不在。以往,我們可以合理期待對方閱讀、標記已讀並回應,但如今,這樣的期待已經不切實際。
這並不是批評,而是資訊過量下的必然結果。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文字溝通更有效,就必須接受這個環境並適應它。如果一封電子郵件或訊息一開始就清晰完整,可以省去大量來回溝通的時間與精力。例如:學校舉辦校外教學,若家長能在第一封信件中獲得所有關鍵資訊,就不會有大量後續詢問。
一封結構良好、訊息清楚的電子郵件,比數十封斷斷續續的溝通更有效、更節省時間。我的妻子莎拉是一位法官,她尤其注重溝通的清晰與否,她將其稱爲「初始投資」:如果一開始就溝通清楚,回報就會隨之而來。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教授泰德.羅傑斯是行爲科學與溝通專家,他的研究顯示:簡短的書面溝通,若設計得當,能帶來更高的參與率、更快的決策、更有效的行動。
基於我的經驗與羅傑斯教授的研究,我總結出以下5項原則:
1. 精簡:刪去冗長、沒必要的內容,確保訊息能在數秒內理解。2. 明確:確保讀者立即知道這則訊息的重點與行動。3. 結構清晰:用標題、標點或段落符號,讓讀者一眼就能找到關鍵資訊。4. 讀者導向: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提供最相關、最實用的訊息。5. 行動導向:清楚告知對方下一步該怎麼做,減少來回確認的時間。
當我們的訊息能夠突破資訊過載的噪音,就能讓溝通變得更快、更順暢、更有效。我們都遇過這樣的情境:「這封信到底想表達什麼?」「我還要花時間找我要的資訊嗎?」「這場會議用一封電子郵件就能解決了。」
如果我們願意在一開始投入心力,就能減少後續的混亂、時間浪費與誤解。這是一項超值的「初始投資」,而回報是更好的工作效率與個人聲譽。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愈忙愈要會表達:讓自己受重用、點子被採用的解說藝術》,作者羅斯.阿特金斯(Ros Atkins),BBC 新聞主播與分析編輯。擅長以清晰、簡明、易於理解的方式,解說複雜事件,使他被譽爲國家的「首席解說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