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矛盾,補短板!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指南”來了,險企如何參照

規範保險資金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投資行爲的重磅文件出臺。4月3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保險資金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了保險機構不得以泛科技企業等名義規避股權投資監管要求、保險機構應全部使用自有資金開展重大股權投資等。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通知》是規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管理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保險業迴歸主責主業,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做好"五篇大文章"。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明確四大重點內容

整體而言,《通知》主要內容包括,明確重大股權投資的概念、調整可投資行業範圍、規範治理約束和內部管控、明確"新老劃斷"要求在內的四方面內容。

何爲重大股權投資?其是指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統稱"保險機構")以出資人名義投資並持有未上市企業股權,且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保險機構及其關聯方對該企業構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權投資行爲。

保險機構開展重大股權投資,除了應當符合《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關於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定的資質條件,還應當全部使用自有資金開展重大股權投資。

《通知》還調整了"重大股權投資"的可投資行業範圍,增加與保險業務相關的"科技""大數據產業",旨在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具體而言,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開展重大股權投資,可以投資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科技、大數據產業、現代農業等企業,符合監管規定的共享服務類企業,以及金融監管總局認可的其他企業。

根據監管要求申請覈准是開展重大股權投資的一大前提。《通知》指出,保險機構開展重大股權投資,應當根據監管要求向金融監管總局申請覈准。金融監管總局依法對保險機構重大股權投資事項進行審查,作出覈准或不予覈准的決定。

同時,《通知》也要求保險機構規範治理約束和內部管控,並規定保險機構開展重大股權投資不得存在的八大行爲。禁止行爲之一便包括,被投資企業反向持有保險機構股權,或企業之間存在交叉持股。

《通知》還明確了"新老劃斷"要求。新增投資按照《通知》執行,對於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存量業務,督促保險機構制定業務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報監管後實施。對於不符合《通知》部分要求的存量業務,原則上設置五年過渡期,保險機構應制定業務整改計劃。

此外,保險機構要加強對股權投資的統籌管理,壓實風險管理主體責任,不得以泛科技企業等名義規避監管要求,切實防範相關風險。

劍指股權投資領域問題

2010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發佈《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等規定,允許保險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開展重大股權投資,行業範圍包括保險類、非保險金融類,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現代農業等行業。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目前,保險資金重大股權投資風險總體可控,在實現產業協同和資源共享、提升專業化經營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上述負責人表示,根據保險業發展的新形勢,《通知》着力解決股權投資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彌補監管制度短板等。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對保險機構提出的多項要求,旨在引導保險資金精準投資,防止監管套利,降低槓桿與經營風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障投保人利益和保險行業穩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知》的發佈具有重要意義,對市場將產生深遠影響。"《通知》完善了投資監管體系,推動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防範投資風險。對市場而言,能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優化資源配置,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協同發展,增強市場信心,吸引長期資金進入,穩定市場預期。"劉春生也表示。

當前,有關發展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支持政策頻繁落地,如近日發佈的《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到,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市並長期持有;鼓勵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多元化投資工具加大對創業投資等投資機構的支持力度。

據瞭解,從保險資金的運用情況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是險資的主要投資方向。金融監管總局披露年初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超過4.4萬億元。從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看,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佔比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佔比9%。

在相關政策背上景下,意味着保險公司需進一步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審慎穩健開展重大股權投資。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保險機構應加強投資決策流程和內部管控,完善股權投資管理制度,確保新增投資符合《通知》要求。另一方面,針對存量業務,需制定詳細的佈局計劃,逐步優化投資結構。此外,保險公司應聚焦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領域,如科技、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精準投資,實現產業協同和資源共享。同時,加強投後管理,嚴格監控被投資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防範潛在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