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縣域經濟“常熟模式”:三大優勢傍身,擬培育萬家科創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作爲城鄉融合發展的紐帶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縣域經濟正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作爲我國百強縣之一,常熟市在去年突破了三千億的大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9.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同時,常熟市的新興產業持續發力,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聲學等新興產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去年常熟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升至45.6%;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創出歷史新高。

常熟高速發展的背後,不僅凸顯了我國縣域經濟的崛起,亦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範式。

除了有着地處長三角腹地的“黃金區位”優勢之外,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熟的產業基礎與成體系的招商引資政策,也是其經濟發展頻迎突破的原因。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常熟相關政府部門及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前往深圳,與多家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投資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簽約,擬在產業對接、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深圳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與‘窗口’,這座創新之城以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和永不停歇的創新基因,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硅谷’。常熟,從鄉鎮工業啓程,以一縣之域打造‘中國聲谷’嶄新名片。我認爲,兩座城市同樣流淌着‘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的基因,能夠實現默契和共鳴。”常熟市董浜鎮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指出。

A股上市公司突破15家

據瞭解,目前常熟已形成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羣,涵蓋高端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條完善,其在資本市場的成績也較爲顯著。

Wind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蘇州A股上市公司合計222家,其中常熟就佔了15家,包括汽車產業鏈企業和電力設備企業各3家,機械設備企業兩家,有色金屬、醫藥生物、通信、家電、國防軍工、紡織服飾和銀行各一家。

今年上半年,常熟資本市場版圖迎來兩名“新丁”。一家是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衆捷汽車,其是熱管理零部件“小巨人”,產品包括汽車空調熱交換器及管路系統、油冷器、熱泵系統、電池冷卻器等核心部件,是奔馳、寶馬、特斯拉、比亞迪等全球主流整車終端的二級供應商。2022年-2024年,衆捷汽車營業收入分別爲7.13億元、8.22億元和9.7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78億元、0.83億元和0.95億元。

另一家則是估值達180億元的獨角獸正力新能,該公司2025年4月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主要專注於用於電動汽車(EV)的電池產品的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中國截至2024年8月31日八個月,按動力電池裝機量計,正力新能在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9名;同期,按動力電池裝機量計,公司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8名,在三元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9名。

據前述常熟市董浜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常熟作爲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擁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89家、高新技術企業1342家。2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1個省級化工園。

今年年初,常熟提出,力爭三年內,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50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翻一番,實施工業投資項目1000個,培育科創型企業10000家。

多個新銳產業項目將落地

對於常熟快速發展的原因,常熟市董浜鎮相關負責人認爲有多個方面。

首先是“黃金區位”優勢,常熟位於長三角核心區域,擁有國家一類港口常熟港,滬蘇通、滬寧沿江和通蘇嘉甬(在建)三條高鐵。這也就意味着,其既能快速融入上海都市圈的發展浪潮,又能輻射整個長三角乃至更廣闊的區域。

其次是千億產業矩陣與創新平臺優勢,在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紡織服裝等領域具備領先優勢。據該負責人介紹,常熟GDP邁入3000億大關,擁有工業企業超1.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70家,規上規下工業總產值超6000億元。

其中,董浜鎮現有規上工業企業131家,2024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5.23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和規上工業企業數近三年年均增幅均超10%。

最後是營商環境優勢,前述負責人介紹,爲了周全人才保障,常熟精準供給了100萬平方米優質創新載體、最高3000萬元創新創業專項支持資金、最高1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技術聯合攻關、總額100億元基金池、總額度超500億元的企業綜合授信等。

據記者瞭解,此次來深,常熟還向在場投資者推介了五個新材料、電子、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銳項目,包括綠色可降解聚乳酸纖維生產技術改造項目、人工智能精密電子連接件研發生產項目、高端涼感纖維舒適化技術協同合作項目、智能電網核心裝備生產基地項目和慧鎂新材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