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打房...高資產族沒差、中產階級卻消失!專家:政策限制越多越難破圈

打房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找照

最近跟一些同行朋友聊到近期市況,不論仲介或代銷,我們漸漸有個感觸,目前房市看起來像是L型分佈,市場上還能維持交易量能的,集中在高總價及低總價產品。

臺灣的貧富差距已經拉大到67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幾乎難以反轉。

一波波的信用管制政策之後,確實可以發現,購屋市場當中,打不死的是資金雄厚、滿手現金的高資產族羣,中產階級力爭上游卻愈來愈難,而愈多的政策限制,只會讓買不起房的人更難破圈,房地產的門檻着實愈來愈高。

以臺中爲例,只要好的地段,加上品牌建商的魅力加持,總價3、4000萬以上的新建案,仍舊有話題、聲量、詢問度及交易量;另外觀察中古市場也發現,不分區域、屋齡,總價只要落在1000萬上下,幾乎都是商圈標準品,流通相對快速。

我整理了臺中三大屯區,去年第四季到今年二月中(113年10月1日~114年2月20日),中古屋的交易數據。

我把3000萬以上定位在高總價(3000萬以上的房子,我粗估自備款含各項隱形成本,大約需準備現金1000萬以上),1500萬以下爲低總價,而1500萬~3000萬內的房子,即爲一般中產階級較能負擔的總價區間,再來看看成交量的變化:

北屯區共成交597筆

西屯區共成交582筆

南屯區共成交327筆

三大屯區皆以低總價產品佔比最大,我覺得這也間接反映出預售市場的辛苦,目前三大屯區普遍預售案的價格,都是兩房2000萬、三房3000萬,幾乎已經遠遠超過1500萬的總價帶太多。

雖然三大屯區1500萬~3000萬的產品,交易量還是都大過3000萬以上的高總價產品,但還是可以看出,中間價位的成交比例皆不到三成,但市場上代售物件,1500萬~3000萬應該是非常多的,若這是中產階級相對能負擔的購屋總價,那這比例確實不高。

另外西屯區在3000萬以上的高總價,跟1500萬~3000萬以內的中間價位,兩者交易筆數只相差7筆,百分比只差了1%,顯見西屯區的購屋客實力非常驚人。

◎本文內容已獲漢哥一起尬聊房產與人生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