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福島食品的危險
(圖/本報系資料照)
食藥署日前預告,將全面取消針對日本福島食品的進口管制,不再逐批查驗,也不必出示輻射檢測、產地證明,對此外交部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表示,解禁福島食品對臺日關係非常好,將來會使臺日關係更進一步發展。然而此舉是否真能讓雙方關係大幅改進尚屬未知,卻恐將使國人健康受損。
雖然照食藥署的講法,國際上原有53個國家(地區)對日本食品採取管制措施,已有49個國家(地區)完全解除管制措施,但仍管制的包括中國大陸(含香港、澳門)、韓國、俄羅斯及臺灣,全是離日本最近的國家或地區,離日本遠的國家,進口食品機率本就明顯更低,因此我們參照的重點不該是那些49個解禁的國家,而是大陸港澳韓國。
其次,食藥署宣稱,14年來共計檢驗日本輸入食品26萬餘批,另外自2022年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至今,逐批檢驗累計2萬餘批次,均符合我國食品輻射標準,然而我們的標準是多少?現行規定一般食品是銫134+銫137之總和低於每公斤100貝克。
然而要知道,過去在福島事故前,日本食品的輻射安全容許量是每公斤0.1貝克,事發後改採核戰的「暫定」標準,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提高到每公斤500貝克,後來經抗議才降到每公斤100貝克。由此可見,是否符合標準,關鍵在於標準訂多少。
再查食藥署於9月23日公佈輸入食品輻射檢測結果,14年來有257個樣本被驗出輻射,當中甚至包括每公斤一兩百貝克的,只是因爲當時(2011年)標準訂更鬆,所以也不算超標,縱使在最近兩三年,依然有驗出每公斤十幾貝克的,按照過去日本的標準,這些食品也是不宜吃下肚的,爲什麼我們的政府要爲了討好日本人,讓臺灣人承受吃日本人以前都不願吃的輻射食品的風險呢?
希望民進黨政府能懸崖勒馬,如果堅持開放,新黨將採取更多手段阻擋,絕不容許政府爲了討好日本出賣國人的健康。(作者爲新黨輿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