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臺澎防衛作戰實需 中科院 「全身型」外骨骼亮相
中科院首度展示結合國造的全身型「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表示這套裝備結合臺澎防衛作戰實需,未來可望成爲士兵在戰場上靈活運動的助力。圖/中科院提供
中科院首度展示結合國造的全身型「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表示這套裝備結合臺澎防衛作戰實需,可用於士兵實施飛彈、機槍掛載、彈藥搬運等野戰搬運任務,未來可望成爲士兵在戰場上靈活運動的助力。
中科院今(16)至18日,一連三天參與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辦的「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包括「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運用於衛星的「前瞻定位導航模組」、警示船艇用「雷射眩目系統」,以及可支援導引任務的「偵打一體光電酬載」等多項軍民通用研發成果。而配合創博會活動,中科院同時展示結合跨領域技術研發能量,運用機械、材料、電子與光電創新技術的全身型「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
中科院表示,有鑑於未來的戰爭,不再只是武器與火力的比拼,而是人、機、網的整合。外骨骼系統融合智慧感測與動力輔助,將成爲士兵在戰場上靈活運動的助力。中科院盱衡國際軍事發展趨勢,結合臺澎防衛作戰實需,積極自主研發「軍用外骨骼」系統,提高單兵作戰及遂行任務能量。
中科院說,這項國造外骨骼擋板等結構件,搭配中科院無人機機翼複合材料等異材質結合技術,具有出色的膝關節輔助能力,兼具耐用與輕量化。控制部分,利用多點感測器偵測人體動作意圖,透過演算法的即時提供推力輔助,達到在希望有輔助力時提供即時輔助,在不需要輔助時進行順應性控制,使穿戴過程中,即使沒有輔助力時也不會覺得行動受到限制。
中科院表示,目前這套外骨骼已經過各項穿戴實驗、數據分析測試,提升躲避障礙物,如繞行、跨越、閃避、地形地貌等適應力,將規劃持續提升外骨骼續航力、系統穩定性及操作直覺性,在「自主研發比例」及「符合臺灣戰場需求」下,設計出符合國軍需求的解決方案,讓系統展現出高度的在地化適應能力。
中科院表示,目前這套外骨骼已經過各項穿戴實驗、數據分析測試,提升躲避障礙物,如繞行、跨越、閃避、地形地貌等適應力,將規劃持續提升外骨骼續航力、系統穩定性及操作直覺性。圖/中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