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行情下ETF此起彼伏,調倉背後誰“吸金”?

A股市場震盪調整之際,資金借道股票型ETF的佈局策略有所轉變。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2月以來有近1596億元資金淨流出股票型ETF,逆轉此前連續10個月淨流入的資金進場格局。至此,股票型ETF年內資金淨流出超過1200億元。

在資金暗潮涌動中,包括滬深300、中證A500等方向在內的寬基ETF成爲主要撤離方向,而紅利資產、出現回調的科技相關板塊則吸引了不少資金關注,市場呈現出“止盈兌現”與“逆向抄底”並存的狀態。

“向後看,市場可能從此前的震盪趨勢向上逐步轉爲區間震盪,前期表現較強的科技板塊再度上行可能需等待下一催化劑。”永贏基金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說,市場無明顯向下風險,亦缺乏顯著向上動能,可能呈現爲高位小幅波動。

恆生前海基金研究部人士認爲,在政策託底的情況下,A股春季行情依然有望持續。市場可能在具體政策的落地後關注經濟轉暖的預期,並轉向於家電、大消費、社會服務等領域。同時,由於政策傾斜於科技產業,因此科技股作爲全年主線有望震盪上行。

年報季紅利ETF開始升溫

在連續淨流入十個月後,股票型ETF在最近兩個月轉向淨流出。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股票型ETF自2月以來合計淨流出1595.94億元,加上1月淨流入的393.01億元,年內合計有1202.93億元資金撤離。

自去年4月至今年1月,股票型ETF已經連續10個月保持淨申購,在這過程中有超過7173億元資金淨流入這一市場。從資金流向來看,之前最受資金青睞的寬基ETF,成爲近來的主要資金流出對象。

滬深300、中證A500、科創50、中證500等指數ETF自2月以來出現明顯贖回跡象,年內累計淨流出均在百億元以上。數據顯示,上述四類產品年初以來合計被淨贖回超過1000億元。比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這1只產品年內淨流出就達到166.41億元。

其中,中證A500作爲跟蹤資金最快破千億元的寬基指數,如今正經歷熱度退潮。截至3月21日,29只中證A500ETF中僅有5只產品有資金淨流入,年內淨流出的資金量已超過300億元。

創業板指、科創100、科創綜指、創業板50等“雙創”相關的ETF產品,也出現類似情況,年內均有超過60億元的資金撤離。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淨流出145.17億元、76.87億元。

隨着資金的流出,股票ETF近來的成交活躍度也有所減緩。Wind數據顯示,3月21日股票型ETF的單日成交額爲893.32億元,較上月同期的1328億元減少了28.5%。在成交額超過10億元的賽道里,科創50、科創芯片、中證全指半導體等方向的日成交額均明顯下滑。

與上述情況不同的是,穩健型的紅利資產相關的ETF吸引了不少資金。以“紅利”爲指數關鍵詞,年內有超過60.61億元資金淨流入相關ETF產品。如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招商中證紅利ETF等產品,分別有超過10億元資金淨流入。

結構性震盪行情如何應對?

本月以來,A股市場再次進入震盪調整模式,上證指數圍繞3350點上下展開區間整理,波動之中,各大熱點題材輪動活躍,市場活躍資金也在調整佈局方向,部分資金選擇“落袋爲安”,也有資金在板塊階段性回調時逆勢抄底。

例如,月初以來淨流入居前的產品均體現了ETF“越跌越買”的特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月淨流入超過10億元的5只ETF,同期表現均爲負。如嘉實科創芯片ETF本月以來下跌3.87%,同期“吸金”34.28億元;跌幅達2.98%的易方達人工智能ETF,則有超過13億元資金入場。

另一邊則上演着“越漲越賣”的戲碼。隨着國內外黃金價格創下歷史高點,有色金屬板塊的月內累計回報達到了8.95%,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首位;黃金指數漲幅更爲亮眼,同期上漲達14.28%。

受益於此,7只黃金股ETF月初以來上漲均超過13%,在行業主題ETF中霸榜前列。淨值高歌猛進的同時,部分資金在獲得階段性盈利後撤出。如工銀、國泰、華夏、華安等旗下的黃金ETF產品有不同程度地淨流出。此外,南方有色金屬ETF也有3.87億元淨流出,同期上漲超過8%。

“在沒有新題材催化且市場前期積累較大漲幅的情況下,題材板塊有一定的止盈需求。兩市成交量在重要會議結束後有所下行,也顯示了資金炒作情緒相對緩和。”恆生前海基金研究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那麼,站在當前時點,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

在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投資副總監萬瓊看來,當前市場環境下,“高股息+科技成長”的啞鈴策略有效兼顧防禦性與進攻性。她認爲,股息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力爭提供穩定現金流;而科技成長,例如AI、計算機等領域的創新週期,推動科技成長類ETF等產品長期增長。

“在ETF配置方面應用‘啞鈴策略’,可以部分配置高股息類ETF,同時部分配置科技成長類ETF;然後根據經濟週期、利率變化、估值變化等因素動態調整兩類倉位,例如經濟復甦初期可以適當增配科技成長。”萬瓊說。

“在以國產算力數據中心、機器人爲雙主線的成長科技板塊已經累積較高漲幅的背景下,後續可能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並且細分領域輪動可能加速。”前述永贏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說,近期強勢的成長科技板塊不宜盲目追高,可能更適合逐步兌現收益,建議等待下次重磅催化劑開啓新一輪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