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末,老蔣的五位虎將,有4人去了臺灣,最終結局怎麼樣?

文臣武將自古代便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則用來治理國家政事,武則保證國家安定,抵禦外敵入侵,就如同陰陽一般相互交融。

在戰爭頻發的年代,武將的作用愈發凸顯,同一時期往往會涌現出一大批英勇無比、天資過人的將領,人們也會私底下將他們互相比較排名,例如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諸位將領中,唯有“五虎將”的名聲最能服衆,他們都是跟隨劉備征戰最久,軍事才能最優秀的人。

且不說古人對武將的排名,放在近代這種思想也絲毫不減,平民百姓們則會對蔣介石的衆部下們議論紛紛,通過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來評判高低。

作爲黃埔軍校校長,國軍的領導者,蔣介石早年也籠絡了一批優秀將領,而他的“五虎將”中有四個人跟着逃往臺灣,那麼他們後來的結局會是如何?

01

蔣介石祖籍浙江奉化,他的祖輩都曾是當地有名的商人,主要靠販鹽來維持家族生計。到了蔣介石父親這一代已經有了極其殷實的家底,蔣介石也得以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

不過與父母所期望的人生道路不同,蔣介石慢慢產生了反抗封建、列強的思想,他不顧家人的勸阻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清華學校,在其中結識了許多來自中國的有志青年。意識到中日之間的軍事力量差距後,蔣介石便立下了參軍入伍的志向,歸國後便加入了保定陸軍速成學堂。

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蔣介石一步步成爲了黨內的重要領導者,還成爲了黃埔軍校的校長。藉此機會,蔣介石籠絡了一大批軍校中進修的青年將領,爲日後積攢了強大的軍事基礎。

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便掌控了黨政大權,那些深受他信賴的將領們則一個個被任命爲國軍高級將領。而在這羣將領中,唯有五個人最受蔣介石的信任,他們五人被稱作“五虎上將”。可在敗退臺灣之時,只有陳誠、顧祝同、劉峙以及蔣鼎文四人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02

先說陳誠,在這幾個心腹愛將中他備受蔣介石的器重,其他將領見到他都不得不退讓三分。陳誠來自於浙江麗水,年輕時便考入了保定軍校第八期,在粵軍中參加過南征北戰,後因負傷在醫院中休養,碰巧遇到了蔣介石慰問傷員。

在蔣介石的大力提拔下,陳誠成爲了國民黨內有名的政客,只可惜他對軍事指揮似乎缺乏經驗,因爲過於固執而輸掉了許多重大戰役。來到臺灣後,陳誠依舊是蔣介石的親信,1965年在臺灣病逝。

顧祝同則來自於江蘇的貧苦人家,他在小學畢業後便選擇參加革命,先後在諸多陸軍學校中學習過,也算是積攢了一定的軍事素養。在加入國民黨後,顧祝同跟隨蔣介石四處征戰,藉機立了不少戰功。

蔣介石一高興便不斷提拔他,使得他晉升速度極快,很快便形成了自傲的性情。由於在與紅軍的對抗中,顧祝同多次因爲狂妄自大、目光短淺而延誤了戰機,導致蔣介石對他喪失了信任。逃往臺灣後,蔣介石將他分到了軍區擔任司令官,安穩地度過了餘生。

03

第三位將領想必都很熟悉,他的名字叫做蔣鼎文,武昌起義那年便投筆從戎參加了學生軍,後在浙江陸軍講武堂學習。

北伐戰爭期間,蔣鼎文因爲勤懇踏實而被蔣介石認可,蔣介石認爲他可以重用便將其提拔爲軍隊中的團長。相較於其他將領,蔣鼎文極其擅長機動戰,爲此給紅軍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可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因爲接連潰敗而喪失了信心,從此便一蹶不振,1974年在臺灣病逝。

最後一位將領名叫劉峙,他曾東渡日本求學,後投筆從戎考入了湖南陸軍小學,畢業後參加過武昌起義等重大戰役。

黃埔軍校成立後,劉峙受何應欽邀請擔任了戰術教官,因此與蔣介石等國民黨重要人物結下了情誼。在蔣介石提拔下,劉峙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可他一次次的失敗讓蔣介石大失所望,最後氣的蔣介石將他罷免。

劉峙害怕自己受懲罰便帶着家眷逃到了東南亞,直到多年後才被蔣介石允許回臺灣。

結語

這四個將領都曾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可他們的才能配不上肩負的重要職位,在戰場上犯下了許多致命的錯誤,加速了國軍潰敗的進程。但鑑於他們抗戰時期曾作出的功績,最終被調派到不顯眼的位置安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