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尼山三問|尼山之聲 讓世界聽懂“中國方案”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朱子的慨嘆,道出了尼山作爲儒家思想原點的精神高度。
仲夏七月,泗水湯湯。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係與全球現代化”爲主題,再度匯聚70餘國500餘名學者政要,在孔子誕生地奏響文明對話的交響樂。這座海拔僅340米的小山,因承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東方哲思,成爲破解全球治理難題的“文化密鑰”。
尼山三問的答案愈發清晰:尼山是文明根脈,是對話磁場,更是中國方案的實踐場。
尼山是什麼?它是文化的原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之一。孔子在這裡誕生,儒家思想從這裡發端,“仁、義、禮、智、信”等理念如涓涓細流,匯聚成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滋養着華夏兒女的心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儒家的仁愛思想,超越了時空界限,成爲全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尼山,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一座山,更是文化意義上的一座豐碑,見證着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尼山有什麼?它有千年傳承的文化瑰寶,有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平臺。從古老的尼山孔廟到現代的尼山聖境,從流傳千古的儒家經典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尼山處處散發着文化的魅力。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更是讓尼山成爲全球矚目的焦點。自2010年首屆論壇舉辦以來,一屆又一屆的思想盛宴在這裡上演,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匯聚於此,共話文明發展,共商合作大計。在這裡,有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有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有攜手共進的美好願景。
尼山論什麼?它論文明的多樣性與包容性,論全球現代化的路徑與方向,論中國方案的價值與意義。在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係與全球現代化”這一主題,深刻迴應了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在文明的起源與未來發展議題中,專家學者們回溯歷史、展望未來,深刻認識到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不同文明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才能實現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在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鑑成爲時代強音。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無疑是這場文明對話盛宴中的璀璨華章,奏響了文明和諧共生的宏大樂章,讓世界清晰地聽見了中國方案的磅礴之聲。本屆論壇以東方智慧爲引,從三大維度爲“世界之問”提交了一份名爲“中國方案”的深邃答卷,其豐碩成果堪稱中華文明“和合”基因的當代表達,在文明碰撞與科技裂變的時代變局中奏響文明互鑑的世紀交響。
“雙河倡議”堪稱文明協奏的東方範式。本屆論壇最璀璨的明珠,當屬《黃河與尼羅河文明合作倡議》的破繭。這一跨越六千載的文明協奏,首次將儒家“和而不同”理念與埃及“寬容開放”特質深度融合,鑄就三大務實軸心:在文化遺產共護方面,啓動石刻文獻數字化共享工程,修復散佚絲路文物,令《論語》竹簡與象形文字隔空對話;在學術機制共建方面,於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艾資哈爾大學設立孔子研究中心,互聘特聘研究員,踐行“互學互鑑,擇善而從”的聖賢遺訓;在經典互譯工程方面,系統譯介《論語》阿拉伯語註釋本,同步啓動《亡靈書》漢譯,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瑪特真理”共耀文明星空。
水倫理宣言提供天人合一的生態啓迪。本屆論壇首設“水文化論壇”,國內外水文化、水治理以及文化學、社會學等領域60位知名專家學者相聚尼山,以水爲媒,搭建起跨越地域、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對話橋樑,將儒家“天人合一”生態觀昇華爲跨國治理範式。從大禹“疏浚導流”的生態哲思,到戴村壩“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水利玄機,五千年治水智慧爲全球水危機提供鏡鑑,“上善若水”的東方哲思澆灌出了跨文明治理的實踐之花。
數字文明對話詮釋技術賦能的“兩創”實踐。尼山論壇不僅坐而論道,更以創新傳播讓文明對話直抵人心。本屆論壇以數字技術破壁文明藩籬,詮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磅礴生命力。傳統文化借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令至聖先師“穿越”時空開講仁政,印證《荀子》“君子善假於物”的智慧。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從黃河—尼羅河倡議的簽署,到水文明倫理的全球共鳴;從“齊魯訪學計劃”的學術通途,到數字技術促成的跨洋對話——中國方案的本質,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和合”基因,在文明多樣性中尋求發展最大公約數。呈現“金聲玉振”之姿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橋樑,是中國向世界遞出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是中國方案的生動實踐。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當論壇餘韻隨泗水波光盪漾,世界聽見這樣一種東方智慧: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道,不在文明優劣的傲慢評判,而在《中庸》所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共生哲學。尼山之聲,終成時代強音;中國方案,自是寰宇大道。(文/藺炳正)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