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移靈供瞻仰3日 萬人涌入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遺體移至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徒瞻仰,首日已有上萬羣衆前來現場。(路透)

在21日與世長辭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遺體已於23日上午移至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徒瞻仰,首日已有上萬羣衆前來現場。靈柩在樞機主教及瑞士衛兵護送下,緩緩擡入教堂。遺體將在大教堂內供信徒瞻仰3日,葬禮預定於26日舉行,美國、法國、義大利與烏克蘭等多國元首皆已確定出席,義大利警方正着手進行重大維安部署。前來悼念的人潮中,不乏遠道而來的信徒,《紐約時報》就訪問兩位從菲律賓遠赴羅馬的女性。

方濟各終生秉持儉樸作風。據故鄉阿根廷媒體報導,他擔任教宗期間從不支薪,生前僅留下100美元財產(約新臺幣3250元)。樞機主教月薪介於4700至5900美元,教宗則高達3.2萬美元,但方濟各上任時就表示自己曾立下「貧窮誓言」,婉拒薪資。

自2013年當選以來,方濟各以自由風格試圖改變教會傳統。他2019年有意開放已婚人士擔任偏遠地區神父、批准神父爲同性伴侶祝福、簡化教廷官僚體系,並強調教會應多加關注弱勢羣體。曾任教廷文化部長的樞機主教拉瓦西(Gianfranco Ravasi)向紐時表示,方濟各的改革讓教會所有人「被迫向外看,尋找適合外部的對話」。

然而,他的改革引發自由與保守兩派的廣泛爭議與不同期待。分析認爲,方濟各的真正遺產,並不僅止於具體政策,更在於他試圖改變教會內部運作的精神。耶穌會出身的他推崇「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重視對話與多元聲音。他的親信、樞機主教切爾尼(Michael Czerny)認爲,他的理念是「改變流程比成果更重要也更持久」。

國際舞臺上,方濟各也力求修復與穆斯林世界的關係。他曾在疫情期間訪問伊拉克,並與伊斯蘭教什葉派最高領袖會面,亦與穆斯林精神領袖簽署宗教共融聲明。但他也因嘗試改善與中國政府關係而遭批評,指責其在人權議題上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