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籲保障教師離線權 教育部:鼓勵親師溝通於上班時間進行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發起爲教師爭取「離線權」的社會倡議。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左至右)、臺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學生、教師、家長團體及立委葛如鈞今共同呼籲保障教師「離線權」,讓老師在下班後可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或訊息。對此,教育部迴應,各地方政府應建立相關規範及補償機制,但部分教師認爲,實際上難以申請加班補償。教育部強調,將持續請地方政府審慎評估補償機制,並鼓勵非緊急溝通儘量於上班時間進行,以維護教師權益與教學品質。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召開記者會爲教師「離線權」發聲,訴求讓老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或訊息,如果是上班討論也不會來不及的事情,應給教師喘息空間,在下班時間能陪陪家人,無需戰戰兢兢守在手機旁。隨着多國已立法保障教師離線權,立委也呼籲教育部提出具體改善措施,避免教師長期處於「隱性加班」、做功德的狀態。
對此,教育部強調重視教師權益,爲保障教師健康權,各地方政府應建立教師非上班時間執行職務的相關處理規範及補償機制,如教師確有非上班時間執行職務的事實,得循各地方政府所定規範,依相關規定申請加班補償,例如加班費或補休。
不過,有教師認爲,以下班時間回覆訊息、聯絡家長爲由,來請加班費或補休,實務上難做到。對此,衡酌學生受教權益及教師健康權,教育部除賡續請地方政府審慎評估加班補償妥適性,並考量溝通的時效性、必要性,亦要求加強宣導,除有緊急事件外,儘量利用上班時間進行親師溝通,以提升教學品質,維護學生學習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