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認定河北承德雙灤區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近日,教育部公佈了“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名單,河北承德雙灤區憑藉突出的教育成果,成功入選,成爲河北省首批、承德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區(教督函〔2025〕3號文)。這一成績的取得,標誌着雙灤區義務教育在均衡化、優質化發展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瞭解,近年來,雙灤區始終將教育優先發展作爲核心戰略,針對區域面積小、城鎮化進程快等特點,積極探索教育改革與發展路徑,全方位提升教育質量。目前,全區共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35所,在校學生20464人,教職工1358人。數據顯示,雙灤區小學、初中校際差異係數分別爲0.327和0.123,遠優於國家規定標準,整體教育水平躋身全國一流行列。

在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政府—教體局—鎮村”三級聯動保障機制,確保教育經費逐年增長。通過設立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累計投入191萬元,資助了451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了教育資助全覆蓋。同時,實施科學的學校佈局規劃,針對農村生源減少的現狀,創新性推出“梯度撤併”策略,逐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確保適齡兒童100%就近入學,隨遷子女與殘疾兒童入學安置率也達到了100%。

爲縮小城鄉教育硬件差距,投入3.4億元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提質工程,新增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增加學位3800餘個。同時,通過打造“微美校園”品牌、建設城鄉教育專網及“雙灤教育雲平臺”,實現了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升級。此外,在校園安全保障方面,構建了“人防+技防+制度防”的全方位防護體系,實現了校園安全設施“四個全覆蓋”。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通過建立“編制週轉池”、定向招聘等方式,補充了380名教師,其中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佔比達35%。爲吸引和留住鄉村教師,給予鄉村教師三重補貼,68名教師參與城鄉輪崗,併成立了12個“名師工作室”,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動教育資源共享。

在提升教育內涵質量方面,以承德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爲試點,推進集團化辦學,促進教育管理精細化。通過強化“1+N”專遞課堂、開設AI自習室等舉措,不僅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還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了“一校一品”的良好格局。此外,雙灤區積極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舉辦了200餘場家長課堂及家校社活動,惠及家長75000人次,羣衆教育滿意度達到85%以上。

展望未來,雙灤區將繼續鞏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果,致力於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爲推動區域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王志剛、楊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