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國際:後續關稅力度仍有較大概率放緩 美聯儲首次降息或將推遲到4季度
智通財經APP獲悉,交銀國際發佈研報稱,當前美聯儲的等待是合理的:一方面,關稅影響可能逐漸在未來兩個月體現,比如價格壓力的傳導,以及對港口、運輸等行業的就業衝擊。另一方面,“對等關稅”暫停90天可能要到7月份,在此之前很難看到明朗的關稅形勢,而截至目前也尚未出現任何達成關稅協議的範例。基準情形下,美元信用風險,尤其是美債市場的走勢已成爲特朗普“軟肋”,後續關稅力度仍有較大概率放緩,若關稅衝擊對通脹、就業影響有限,則全年降息仍有可能在1-2次,而首次降息可能將推遲到4季度。
交銀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2025年5月8日,美聯儲5月FOMC會議一致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4.5%不變,也是連續第三次會議“按兵不動”。5月利率聲明較3月更偏“鷹派”,強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Uncertainty aboutthe economic outlook has increased further.”),並明確指出自上次會議以來“失業率和通脹上行風險已經擡升”,反映了美聯儲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三重風險”(通脹上升、失業上升、增長放緩)的擔憂,當前操作空間已變得極其狹窄。
美國經濟整體保持韌性,但軟硬指標明顯分化,加劇了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難度。2025年1季度GDP出現三年來首次收縮,但主要是企業爲規避關稅而“搶進口”所導致的暫時扭曲。同時,4月非農就業數據強於預期,失業率維持在4.2%的低位,表明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健,尚未反映關稅帶來的影響。
通脹方面,儘管CPI、PCE數據尚未反映上行趨勢,但諸如消費通脹預期、製造業及服務業物價指數等“軟指標”已經顯著升高,指向未來顯著的上行風險。與此同時,特朗普月初宣佈的大規模“對等關稅”雖已暫停90天,但前景尚未明朗,且已對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對經濟前景構成挑戰。
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反覆強調“等待觀察”的態度,表示“無需匆忙”,並在會議中多次使用“等待”一詞,強調當前形勢下,等待的成本是最低的。鮑威爾明確指出,若此前宣佈的關稅持續存在,將對美聯儲的雙重使命(最大就業和2%通脹目標)構成嚴峻挑戰。同時,鮑威爾也提及當前情況與2019年不同,彼時美聯儲可以提前降息以應對貿易戰帶來的增長放緩風險,而現在面臨的是通脹上行與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風險,因而前置降息風險較大、成本可能較高。
鮑威爾的等待在亟待維護美元信用的當下具有合理性。美聯儲當前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經濟前景難以判斷,而“獨立性”近期也不斷受到威脅,正加劇美元信用的不確定性。此前特朗普已多次呼籲美聯儲降息,並威脅要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大規模關稅以及“海湖莊園協議”敘事的潛在威脅下,美元信用已遭到負面影響,而美聯儲選擇繼續等待,也有其維護獨立性、避免信用進一步受損,從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潛在訴求。
美聯儲此次會議後,市場對降息路徑的預期出現明顯調整。市場預期美聯儲首次降息的時點已由6月推遲至7月,全年降息預測仍維持在3次附近。
交銀國際認爲,當前美聯儲的等待是合理的:一方面,關稅影響可能逐漸在未來兩個月體現,比如價格壓力的傳導,以及對港口、運輸等行業的就業衝擊。另一方面,“對等關稅”暫停90天可能要到7月份,在此之前很難看到明朗的關稅形勢,而截至目前也尚未出現任何達成關稅協議的範例。基準情形下,美元信用風險,尤其是美債市場的走勢已成爲特朗普“軟肋”,後續關稅力度仍有較大概率放緩,若關稅衝擊對通脹、就業影響有限,則全年降息仍有可能在1-2次,而首次降息可能將推遲到4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