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老師做招生,只要你足夠懶就好了
作爲教育行業的運營操盤手,我經手過上百賬號從0到1起號,親自帶過8名獨立教師月入萬+。在給獨立老師做IP孵化和線上獲客陪跑時,我發現:
通過自媒體平臺宣傳招生,但是數據不好,實際是你不夠“懶”而已。
原因很簡單,互聯網海量碎片化信息的衝擊下,觀衆也是懶的,他們不願意動腦思考,如果你的教學內容能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那你的自媒體內容,他們就會願意看,願意點贊收藏評論,那數據自然就好了。
之前我在K12教培機構上班時,就發現了教學老師是不太懂營銷的,只知道悶頭把教學質量和續班搞上去。但當你脫離機構單幹後,必然要有全局操盤的意識。
那獨立老師如何用懶人思維,把運營招生數據做起來,站着把錢給賺了?我覺得做線上營銷宣傳,有這麼幾點核心思路。
【標題】看完馬上有情緒
好的標題=你已經成功一大半。中學作文課上,語文老師講過:題好一半文,放到自媒體內容創作裡也是如此。
如果用戶看完你的標題,能立馬感興趣。那你的點擊率必然會高,你們纔會有接下來的‘故事’。
就像有多少老師,是看到我這篇文章標題後,頭腦一熱衝進來的?
現在短視頻和直播橫行,大部分人都樂意陷入奶頭樂陷阱,點開短視頻一刷就是老半天。
其實也可以理解啊,上了一天班都那麼疲憊了,誰還願意正襟危坐地接收知識啊?
所以做自媒體宣傳,提供情緒價值比實用價值更重要。不讓用戶思考就有情緒的標題,就等於好標題。
比如我上個月的幾篇閱讀量破萬的標題:成都仙人掌音樂節,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啊!小紅書惡評如潮的背後,是用戶的憤怒和唾棄。
用戶看到標題,心裡一定會有某種情緒涌動,纔會憤而留言和轉發。
【文案】不用費盡心思,多說人話
這是很多老師轉型做自媒體的一個通病:把宣傳和教學混爲一談。
有的老師發一個內容,非得旁徵博引、長篇大論,感覺越高深越有價值。
其實你咬文嚼字做的內容,用戶根本看不懂,沒有人會爲看不懂的東西買單。
買櫝還珠這個成語知道吧?可能你覺得是批評那些分不清主次、沒有眼光的凡人,但我反而覺得,說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更容易讓人共鳴。
我舉個鮮活的例子啊,買糖的時候,小朋友第一眼看到的,肯定不是糖果的味道,而是漂亮的糖紙/造型奇特的外包裝。但你覺得,小朋友會因爲只要漂亮糖紙,就把拆過的糖果退給超市營業員了嗎?
小朋友只是消費者,雖然沒有付費能力,但可以通過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讓疼愛孩子的家長買單。
糖果商做的包裝設計,受衆是小孩子,只要讓小孩子能開口要,這款產品就成功了。
所以,內容越接地氣越好,少費心思,直來直往,多說人話。
【時長】不用長篇大論,簡明扼要
像我做口播類的知識分享,每次清晰闡述一個觀點就夠了,貪多必失。
我之前做新媒體運營主管的經驗啊,宣傳營銷類的短視頻,時長控制在1分鐘,文字內容控制在800字,是比較合理的。講太多和說不到重點上,用戶都很難有耐心看完。
【抄】不用‘創新’,先‘會抄’
先找對標去模仿,再做創新搞絕活,模仿同行火過的內容你就能火。
這是我之前培訓運營新人時的不二秘訣,當然不是完全照抄,模仿選題切入的角度、模仿視頻的呈現形式、模仿腳本框架結構……
很多頭部的知識付費大V,都是‘會抄’的。所以不用那麼勤快的去原創,複製爆款、理解爆款、模仿爆款、成爲爆款。
因爲爆款選題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必然觸痛了觀衆的某根神經,所以爆火的話題可以反覆用,從不同角度去拆解和複製。
關於獨立老師從0-1起號,我總結了攻略,照着做你就能有結果。
本文由 @禿頭老王聊運營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