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是敵人而是提醒!暢銷書《焦慮是禮物》教你把不安轉化爲溫柔自我修復力

▲暢銷書《焦慮是禮物》提醒人們,焦慮並非敵人,而是一封來自內在的訊息。(圖/取自免費圖章pexels)

作者:雪瑞兒.保羅(Sheryl Paul)

譯者:林幼嵐

●精選書摘

焦慮蔓延時會掌控你所有的系統:身體、思考、情緒和心靈。在急性焦慮的狀態下,腎上腺素充滿全身,接着給你一種總是處在高度警戒的感覺,已經準備好在面對危險時,該迎戰或是逃脫。但若是非急性的廣泛性焦慮症,焦慮會透過慢性問題顯現,例如肌肉痠痛、頭痛、呼吸困難及失眠。我那些在心理層面上,爲侵入性思維所苦而前來接受診療的病患,將其描述成一個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倉鼠滾輪,他們一直被卡在某個特定想法中,爲了獲得踏實的感覺, 而無止盡地想找到解答。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廣泛且長期的焦慮導致人們封閉自己的情緒生活,因而造成麻木或空虛的狀態。而在心靈層次上,倘若我們沒注意到焦慮試圖從意識層面和我們接觸的話,以隱喻和符號呈現的幻想和夢魘,將取而代之地傳遞來自我們心靈的訊息。

再者,主流模式尋求從症狀層面着手處理焦慮,也就是試圖擺脫這些徵兆。但即使症狀得以去除,焦慮還是會找到其他方式吸引你的注意。記得:焦慮是心靈的一種溝通方式,傳達的是內心有某些事物已經扭曲、失去平衡,或是需要注意。當你忽略或消除症狀,就會錯失訊息,而你的內在自己將加倍努力,藉由發送更多警告和吸引注意的想法、感覺或生理症狀,來去處理它,另一隻很快就會從別的地方冒出來。這些生理症狀、成癮行爲或心理折磨將到達崩潰的臨界點,屆時你別無選擇,只能仔細留意這份轉向內在的呼喚。此時,它將要求你拿出勇氣轉變心態,選擇帶着好奇心、慈悲心,緩緩停止,甚至是感恩之情來靠近焦慮,而不是抗拒它、憎恨它。

關鍵四要素:好奇、慈悲、靜止與感恩

這四個關鍵要素,能夠在療愈焦慮的路途中幫助你。在這裡,我刻意使用鑰匙(key)這個詞,因爲當主角踏上追尋自性的旅程時,總會有內在的盟友和護身符,提供他們協助和指引。在神話和童話故事裡,這些得力助手會以動物、神話生物或魔法物品的形態展現,象徵的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內在資源─力量與健康。倘若焦慮是引領你進入黑暗森林的召喚,那麼下述這些心靈之鑰,就是得以照亮旅程的盟友和護身符。

解除焦慮的第一把鑰匙,就是進行有意識的轉變;對於你的內在世界,你必須從避免、推開或憎惡痛苦的心態,轉變爲對它充滿好奇。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轉變,而是日日夜白這些最初的想法都只是苦惱的火花,是非常重要的─不管這些想法是「我是不是不愛我的伴侶?」「要是我傷害了我的小孩?」或「要是我得了絕症呢?」敲響警示鐘的,是你內在的自己。大聲疾呼尋求你的注意的,是被你掃到心靈的地下室、奮力抵抗不確定性與無法控制的那些混亂又黑暗的部分。那裡已經變得過度擁擠,該是它們現身的時候了。若以字面意義去理解這些想法,而不是對更深層的訊息抱持着好奇的話,你將錯失療愈的機會;但如果你辨認得出這些想法只是警示,就會對心裡那些需要你留意的地方,萌生一探究竟的念頭。

★本文經時報出版授權,摘自《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培養自我修復力,溫柔擁抱內在的自己(長銷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