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延遲、維護太貴,臺“勇鷹”高級教練機問題多多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道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1日報道,臺灣漢翔公司生產製造的“勇鷹”高教機,2024年應交機18架,但臺立法機構相關委員會審查2025年防務預算案時發現,臺空軍2024年僅接收10架高教機。民代認爲這一情況嚴重影響臺空軍建設及汰換老舊高教機的進度,要求凍結預算案。

報道稱,臺立法機構相關委員會審查2025年度防務部門“新式高級教訓機”預算,計編列61億餘元(1元新臺幣約合0.22元人民幣——本網注)。按照規劃,臺空軍“勇鷹”新式高教機2021至2025年度,應分別交機2架、8架、17架、18架、3架,2024年度應交機18架。

提案指出,至2024年10月底,僅交付10架“勇鷹”高教機給臺空軍。

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0日的報道也指出,有民代發現,“勇鷹”高教機後勤飛行維護費用不但高於世界上其他同級別教練機,甚至也高於臺軍三型現役主力戰機。

民衆黨民代林憶君,國民黨民代徐巧芯等人提案指出,臺空軍辦理“勇鷹”型機裝備零附件採購所需軍事裝備及設施預算編列28億餘元。依照臺空軍先前公佈的數據,F-16、“幻影”2000-5、“經國”號戰鬥機三型主力戰機每小時飛行維護成本依序爲16萬元、25萬元及80萬元,而“勇鷹”教練機採用無加力發動機,且無雷達等昂貴航電設備需維護,現階段亦未裝備對地、對空攻擊所需的設備,每小時飛行維護成本理應大幅低於三型主力戰機。

但提案指出,相關預算案顯示,依照各型機數量平均費用爲F-16每架3521萬餘元、“幻影”2000-5每架3355萬餘元、“經國”號戰鬥機每架4940萬餘元,“勇鷹”教練機以2025年度交付期程共45架計算,每架竟高達6376萬餘元,不僅高於三型主力戰機,也遠高於世界其他相同定位的高級教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