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恩俊演活御貓展昭 延續《包青天》熱潮的單元劇| 1993年《七俠五義》
華視「七俠五義」,圖爲劇中演員遊安順(後左一)、林在培(後左二)、邰智源(後右二)、傅雷(後右一)、焦恩俊(前左)、孫興(前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4/05/06 本報記者攝影)
1993年的《包青天》走紅之後,改變了臺灣戲劇長年在海外行情低落的局面。1994年,華視以製作《包青天》的方式推出《七俠五義》,卻不巧對上了中視強檔日劇《阿信》;臺視則推出與《七俠五義》題材相似的《俠義見青天》,三臺黃金檔形成激烈的收視戰爭,同時也可由此看出《包青天》的魅力之大。
華視內部開會研商時認爲,《包青天》收視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全劇有一個核心:包公審案,因此華視決定將劇中張復建飾演的包公戲分增加,開封府審案的情節成爲劇情主軸之一。同時,演員幾乎全部換新的一批人,也因此凸顯了不少新人和有潛力的藝人。
由焦恩俊飾演的展昭,充分捉住人物的神韻,相較當時電視臺長期只重視港星、忽略本土演員的觀念,在此劇徹底改觀。模特兒出身的焦恩俊,有着瘦高的身材及親和的外型,藉由《七俠五義》漸開演藝之路。由此看來,《七俠五義》的製作,不管是人物選角及劇情的內容,都符合故事人物的特點。
劇情紮實也是《七俠五義》的賣點關鍵,錄製時劇組分爲六批人馬趕拍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真命天子〉首集開場即點出《七俠五義》重點人物—「御貓展昭與五鼠」彼此間的敵對立場,又能在緊要關頭中,展現爲正義相輔相成的俠義情懷;這些情節設計與故事鋪陳,都使觀衆更全心投入劇情發展。
華視「七俠五義」演員爲戲至香港宣傳,圖爲演員大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4/08/12 本報記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