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函大專校院「不宜接受陸方落地招待交流」 學者批管太多
近日多所大專校院接獲教育部相關通知,指各大學「不宜轉發及參與大陸地區單方面提供落地招待教育交流活動」。圖/讀者提供
本報掌握,近日多所大專校院接獲教育部相關通知,指各大學「不宜轉發及參與大陸地區單方面提供落地招待教育交流活動」,提醒大專校院師生,勿參與、宣傳有單向招待優惠的赴陸交流活動。學界表示,此爲行政機關常用的嚇阻手法,以減少實體交流,但學術本來就要交流切磋,且法律都賦予大學學術自由,若學校無違法,教育部憑什麼管這麼多。
教育部近日通函各大專校院,指近期接獲家長、學生反映,有多所大學轉發中國大陸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資訊,但經查,該活動有陸方單方面落地招待等不合常理情事。對此,提醒師生勿參與、宣傳有單向招待優惠的赴陸交流活動,避免違反法規或涉及政治內容。
臺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表示,落地招待在過去兩岸關係好時不是問題,近年則「特別敏感」,但實際上也沒有違法,否則教育部不會稱「不宜」,而臺灣的法律確實保障大學學術自由,只要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外患罪,教育部憑什麼管這麼多。
曲兆祥指出,此爲行政機關常用的嚇阻手段,以此減少校際間實體交流,也確實讓近年的學術交流愈來愈少。落地招待過去非常普遍,臺灣的大專校院也會提供陸方落地招待,都是禮尚往來盡地主之誼,學術間本來就應交流,臺灣AI強、大陸AI亦強,彼此難道不能切磋。
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莊伯仲則談到,我方大學與姐妹校間多屬禮尚往來,「他們來我們也回禮。」又以訪問學者爲例,我方學者赴陸,由陸方提供機票、住宿等,多沒什麼好批評,何謂不合常理的招待,尚待定義清楚。
也有私立大學教授表示,如近期有一兩岸中文研究生研討會在陸舉行,臺灣僅一間學校派人,其他都改線上參與,在於今年五月,本來數間私立大學校長要赴陸交流但被勸阻,繫上認爲校長都不去了,師生更不能逾矩。但近年陸方有新的出土文物、新的探勘結果,「其實大家也想去看看。」理由很單純,但就怕動輒得咎。
教育部則表示,.是基於主管機關職責提醒大專校院確實遵守相關法規,交流應本於「對等尊嚴」及「健康有序」原則進行,且不得違反兩岸條例等相關法規。已多次提醒大專校院,師生參與兩岸交流活動時應符合相關規範,並加強內控機制及自我監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