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30年醫療險老年失效?他示警「最高續保年齡陷阱」多數人沒注意

多數醫療險的保障年限有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誤以爲年輕時購買的保險能「保一輩子」,但多數醫療險的保障有年限,營養師蘇哲永提醒,若忽略保單中的「最高續保年齡」條款,可能會在最需要醫療保障的時,發現保單早已自動失效,建議檢視保單的續保年齡與核心保障,如實支實付,及早補強或汰換過時保障,避免繳費多年的保單失效。

蘇哲永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許多人到了需要長期醫療照護或醫療支出增加的階段,才發現自己的醫療險無法再續保,因大多數醫療險的附約,包括住院、手術及實支實付等主要理賠項目都有「最高續保年齡」的限制。

蘇哲永說,常見設計是保障到75歲爲止,早期保單甚至只保到65歲,一旦年齡超過門檻,保障會自動終止,保險公司不再續保,讓投保人陷入缺乏醫療保障的風險,這類情況在年長族羣中特別常見,因爲他們多半以爲保險能「終身有效」,而未仔細查看附約條款。

蘇哲永解釋,保單設計的年齡上限,與當時的平均壽命有關,約2、30年前,臺灣民衆的平均壽命多落在75歲上下,當時社會普遍認爲這已是長壽,加上醫療技術尚未像現今這般進步,保險公司便以75歲作爲合理的保障終點。

換句話說,這種設計在過去被視爲符合「終身」概念,但隨着時代演進、醫療科技進步與壽命延長,如今的保障內容反而可能顯得不足,讓許多人在年老後才發現保障斷層。

蘇哲永建議,投保人應立即檢視手中現有的保單內容,特別是附約條款中的「最高續保年齡」,並確認哪些項目纔是核心醫療保障,例如實支實付的部分,提醒保單若快到期或內容老舊,應比對其他產品,及早補強或汰換,避免多年繳費的保障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