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助攻 三大債券有戲
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表示,歷史經驗顯示,非投資等級債在聯準會開始降息後往往表現出色,3個月平均報酬達2.4%、1年6.1%、3年更高達26.5%。短天期非投等債的短率與基準利率連動性高,在降息期間可望同步下滑、帶來收益與資本利得雙重機會。特別是在目前短率仍處高檔、長率下行有限的環境下,投資人可依風險屬性配置短存續期非投資等級債。
但高利率維持時間愈長,信用體質較差的CCC級債券違約風險愈高,建議聚焦信評較優的BB級與B級。以聯博旗下「優化短期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爲例,平均殖利率約6.5%,BB與B級債佔比高達9成,違約率僅0.1%,波動度甚至低於投資級債指數,並以「H.O.L.D.」(高收益、高品質、低波動、短存續)策略穩健掌握利率轉折行情。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相對看好金融債。據ICE美銀指數資料,自2023年停止升息至2025年降息期間,10年期以上美元金融債指數報酬率達13.65%,優於長天期美債與新興市場債。主要因金融債受惠降息帶來價格上漲,且具高安全性優勢。富蘭克林華美投信00986B ETF經理人洪慧珊指出,S&P統計金融債自1981年來平均違約率僅0.61%,遠低產業平均值,顯示其兼具防禦與收益特性,適合在降息週期初期佈局。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則對美國公債持中性看法,認爲市場低估通膨風險。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低於其長期目標4.25%,而關稅效應與核心物價再加速可能使通膨回升,加上政治因素可能干擾聯準會政策獨立性,進一步推升期限溢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