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南高新區新河街道:搶佔新賽道 打造新引擎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劃啓動之年,也是鹽南高新區新河街道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之年。面對市委提出的以改革增動能、以開放激活力、以綠色促轉型、以低碳樹標杆的總體要求,新河街道錨定產業賽道、錨定戰略座標、錨定核心動能,以“一箇中心、兩大引擎、三條底線、四項突破”爲行動綱領,不僅在經濟指標、項目招引、載體建設等硬任務上下功夫,還在創新生態、營商服務等軟環境上同頻發力,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提振精氣神、奮力求作爲,全力以赴推動街道高質量發展。

項目服務者,厚植集聚發展新優勢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新河街道始終堅持“項目爲王”理念,以項目招引和落地爲抓手,推動資源向項目集聚、要素爲項目護航,全力厚植區域發展新優勢。

抓招引促擴量提質。街道瞄準“行業龍頭、對韓招商、稅收貢獻度大”三大方向,在覈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等機器人產業細分領域持續發力。攻堅“觀摩”項目。推動韓國烋林集團中國辦事處掛牌成立,組織招商小分隊赴青島、威海等地駐點招商,持續發力韓資項目招引。狠抓“四新”項目。深化對億元“四新”項目的重視程度,完善項目儲備庫,推動儲備項目申報市重大項目平臺,確保項目進度達時達序。突破“外資”項目。按照“要素跟着項目走”工作要求,對明謙咖啡等重點項目給予載體、資金、資源等要素保障,明確專人跟蹤服務,全力推動項目簽約落地,集聚跨境電商項目3個以上。

強產業必須強指標。街道常態化實施經濟調度,加強對GDP、工業開票、固定資產投資等重點指標的預警監測,推動經濟指標增幅爭先、項目指標質態領先。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上,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構建“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度培育格局,年內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實現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零的突破。此外,以西伏河機器人產業園爲主陣地,通過五項行動推動主要指標均衡入庫,努力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創新驅動者,鍛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近年來,新河街道以“機器人策源地”和“綠色低碳策源地”爲兩大引擎,實施“四大行動”,做強做特產業園區,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圍繞“全國有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園”定位,實施“強、實、優、特”四字策略。在“做強”上,緊盯重點領域,對接埃斯頓、埃夫特等行業領軍企業,突破非夕機器人、科凱達機器人等龍頭項目,年內新招引產業項目15個,機器人產業鏈開票銷售達30億元。在“做實”上,實體運營園區載體,探索自主經營、獨立覈算模式,建立“一站式”服務窗口,全年新增“四上”企業10家,5000萬元以上固投項目8個。在“做優”上,靶向招商行業頭部企業,加快推進醫療機器人等產業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做特”上,持續拓寬應用場景,探索工業旅遊,打造特色機器人文化品牌。

激發“綠色”活力,打造綠色低碳科創園。聚焦科創項目招引、核心技術攻關、示範場景應用等重大任務,突出“服務”爲要,成立服務專班,協同西伏河機器人產業園組團發展,完善周邊配套和環境優化,強化入駐企業服務,摸清技術、人才、市場需求,提供“全方位、精細化、零距離”服務,協助低碳園做好安全、生態等底線工作,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碳路先鋒”,打造全省新質生產力示範園區。

營商陪辦者,提供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更是區域競爭力的“硬指標”。新河街道將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頭號工程”,以企業需求爲導向,以服務效能爲核心,打造“近悅遠來”的投資熱土。

新河街道完善“項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逐企上門解決發展難題。通過編排星級企業晉級庫、四上企業培育庫,制定發展路線圖、政策矩陣圖,持續推進“個轉企”“企升規”,全年新增市三星級以上企業5家。同時,實施“政策進企、要素助企、服務暖企”三項行動,優化領導幹部掛鉤服務機制,確保涉企問題辦結率、企業發展滿意度雙百分百。

優化產業創新生態,新河街道成立西伏河機器人產業鏈黨委,舉辦園區項目發佈會,促進企業家在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以江蘇大陸智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鹽城師範學院的合作爲例,雙方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領域協同創新,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與人才保障。這一合作不僅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典範,更是產業鏈黨委推動校企合作的生動實踐。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步入新發展階段,新河街道將以“趕超突破、快速跨越”的奮鬥姿態,錨定目標、奮楫爭先,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新河力量。

李海洋(作者系江蘇省鹽南高新區新河街道黨工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