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不該忘記臺灣前輩貢獻
面對國民黨指1946年制憲時,臺灣推派18名代表參與,民進黨立委吳思瑤6月30日迴應,該18人是被欽點的代表。(鄧博仁攝)
賴清德總統前天在新竹進行第三講時,指臺灣沒參與1946年制憲,總統府事後解釋,賴是指當時未經普選產生代表。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6月30日再補充,制憲代表是由時任行政長官陳儀所欽點,但「黨外在野大聯盟」發起人鄭麗文強調,當年18名代表均通過民主機制產生;國民黨更指出,其中李萬居還是臺灣民主先驅,批賴完全無視這段歷史。
吳思瑤表示,不管是五五憲草或中華民國制憲大會,臺灣主體民意都未實質參與,即便1946年派出18位臺灣代表,也僅是時任行政長官陳儀所欽點,人數更僅佔制憲大會總員額0.8%。
鄭麗文則還原歷史過程,她表示,1945年二戰結束,臺灣向中華民國宣誓效忠,1946年臺灣就有地方自治選舉,200多萬公民投票選出鄉鎮市民代表,再由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產生各縣市參議會,各縣市參議會再投票產生臺灣省參議會,而制憲代表即由各縣市議會及各代表協會組織所推舉,並經省參議會投票選出,「就是賴清德口中不斷讚揚的公民」。
律師葉慶元也表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都是民主機制選出的,並參與《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說「臺灣沒有參與」就是謊言、假訊息,請賴總統不要再拗了。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說,制憲代表中的臺南縣代表李萬居還是臺灣早期民主運動先驅,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致力推動言論自由與民主改革;這些代表橫跨各縣市、各階層及不同族羣,展現的多元性正是中華民國憲法的根基所在。
臺北市長蔣萬安則表示,臺灣人不應該忘記臺灣前輩的貢獻,尤其中華民國總統更不應該抹煞中華民國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