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航運故事,如何讓航海文化知識“破圈”?
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7月11日電(陳晨)“船舶種類有哪些?”“海員晉升途徑是怎樣的?”“爲什麼船被稱爲‘她’?”“新船下水爲何有‘教母’?”……這些充滿航海文化韻味的困惑——在上海海事大學主編的《航運基礎知識問與答》中,都能找到深入淺出的解答。
7月9日, 值此第21箇中國航海日來臨之際,上海海事大學舉辦紀念鄭和下西洋620週年暨《航運基礎知識問與答》新書發佈會。
“全球化背景下,航運在促進國際貿易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承擔了全球80%以上和中國90%以上的對外貿易量。這促使我們思考:‘如何讓看似高冷的航運知識變得可親可感’。”學校商船學院教授、船長白響恩說道。
據瞭解,爲了傳播航運文化、普及航運知識,上海海事大學在前期編撰出版《中國航海史話》《中國航運史話》的基礎上,於2023年啓動了《航運基礎知識問與答》編撰工作,組建80餘位教師參與的編審團隊,精心設計了200餘個核心問題,覆蓋船舶、港口、貨物、船員、市場、服務、法規、安全、智能、綠色、文化等航運十大維度,旨在打造一本普及航運基礎知識的科普讀本,推動航運文化走進大衆視野。
這部凝結着多位編審團隊成員心血的力作,以“問與答”的形式爲公衆打開了一扇瞭解航運世界的窗口。
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劉季青在獲贈後表示,將積極研究使用該書,將書中內容融入校本課程體系,開發相關拓展課程或活動模塊,讓航運知識成爲激發學生探索海洋興趣的有效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爲向年輕人科普航運知識,該科普書籍還贈予上海市臨港第一中學、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上海市浦東新區建平臨港小學、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單位代表贈書,助力促進傳播航運基礎知識、弘揚優秀航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