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高度、採太陽能系統 新竹市78處智慧站牌正式啓用
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啓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羣。(王惠慧攝)
新竹市政府考量班次、人潮等,陸續於78處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站牌,13日正式啓用。(王惠慧攝)
過去公車站牌普遍太高,導致民衆不易辨識資訊,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啓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羣。市府考量班次、人潮等,陸續於78處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站牌,13日正式啓用,後續由東區、北區向香山區逐步擴建。
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全新竹市目前有797處公車站點,第1階段先完成1/10,去年的11月在於東門市場站啓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後,迄今陸續完成78處智慧站牌,13日正式啓用,以未來的新竹輕軌藍線,藍1區、182路及先導公車路線作爲示範路段。
邱臣遠指出,新的智慧站牌,採用節能及友善的人性化設計,高度調整至約150公分,分爲「獨立式」與「附掛式」兩種類型,並配備13吋及32吋顯示面板,能較過往傳統站牌顯示更多資訊,提供即時的公車到站資訊、日期與時間等基本服務。
邱臣遠也說,過去旗杆式的站牌對於長輩、小朋友來說並不友善,一來高度過高,擡頭也不見得看得清楚公車資訊,甚至會造成行人走路壓迫;但新的公車智慧站牌,除了使用太陽能供電系統,搭配電子紙顯示,即使遇上陰雨天氣或缺乏陽光的環境,仍可持續運作15天以上。
邱臣遠強調,公車站牌的建置代表1座城市的進步,未來也會全方面改善候車亭等候車空間,市府每個月召開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新竹市各大交通路口,分析車流、事故原因等來進行改善。
他也提到,在公車方面,市府除建置智慧站牌,也協助客運業者調高駕駛員薪資,包含10輛電動先導公車等,且爲提前培養未來大新竹輕軌藍線的運量,路線不僅進入陽明交大校區,也進到園區載送乘客,希望能降低自用車使用比例,提升大衆運輸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