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出口商衝擊 中經院沙盤推演 美若對我課25% 臺幣須貶至35

美國對等關稅、匯率波動牽動出口競爭力。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對等關稅、匯率波動牽動出口競爭力,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昨(17)日表示,依模型試算結果,若美國關稅拉高至25%以上,新臺幣匯率可能須貶值至35元,才能維持出口廠商利潤不虧損。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日舉行「臺美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邀請財經部會、產業及學界代表討論美國關稅衝擊。

中經院分析匯率

劉孟俊表示,中經院受經濟部委託分析,當關稅壓力愈高,新臺幣可適度貶值作爲調節,不過部分產業也會因有特殊競爭力產生議價機會。例如產業獲利率水準越高、能吸收關稅衝擊愈大,新臺幣貶值幅度就不需要那麼大,或若產業有特殊競爭力,美國進口商願意吸收關稅成本,衝擊就可減少,匯率也不需要貶那麼多。

依模型計算,若美國對臺灣產品課徵10%至15%對等關稅,初步估算新臺幣匯率應貶至約1美元兌30元至31元才具出口競爭力;對等關稅15%至25%,匯率應爲31至35元;若進一步拉高至25%以上,可能需貶至35元才能抵銷部分衝擊。

爲幫助出口商吸收匯率衝擊,劉孟俊建議,一是可以思考讓出口商以美元繳稅,吸收匯損;二是針對大量僱用外籍移工企業,部分以美元支付薪資,減輕出口商窘境。

經濟部爲協助企業應對新臺幣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已啓動「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結合金融機構資源推動三項重點措施,包含強化避險工具宣導與應用協助、推動金融支持與信用保證措施、提升企業競爭力並拓展國際市場。

劉孟俊坦言,對等關稅稅率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這陣子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後帶來的經貿不確定性,影響廠商長期投資,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全球經濟走弱環境下面臨的衝擊,遠比匯率、關稅更大,政府應協助中小企業強化財務體質,穩定出口動能與就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