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太原40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市政府辦公室8月14日發佈《太原市以控制成本爲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我市在降低企業獲得政務服務成本、降低項目建設要素成本等7個方面推出40條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爲降低企業獲得政務服務成本,我市加快“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改革,拓展智能服務場景,推動電子證照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互通互認,能夠通過共享查詢、覈驗的,免於提交實體證照或紙質複印件;強化跨部門政策、業務、系統協同和數據共享,重構業務辦理流程,分批實現47個“一件事”高效集成辦理;建立線上高頻事項專業人工幫辦服務工作機制,今年年底前實現30項高頻事項“7×24小時”在線實時解答等。

降低項目建設要素成本方面的措施包括,建立項目管家制度,爲項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幫辦代辦,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改革,項目施工前主要審批手續一次申報、一套材料、並聯審批、一次辦結;將企業投資項目“政府統一服務”模式推廣至全市各縣(市、區)、開發區,原由企業辦理的移除改造、評估評審等事項由政府免費提前統一辦理等。

爲降低獲得資金支持成本,我市推動融資擔保機構實行低擔保費率,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擔保費率在1%以下,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行0.5%至0.8%的差異化優惠費率,創擔業務不收取擔保費;應用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動態更新涉企政策獎補事項清單,優化流程,壓實責任,推動涉企政策“直達快享”等。

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方面的措施包括,深化企業員工錄用“一件事”改革,實現就業登記、社會保障卡申領、檔案接收和轉遞、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社會保險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設立等事項“一次辦”;豐富促進就業渠道,舉辦各類就業招聘會300場以上。大力開展項目化、訂單式培訓,政府補貼性技能培訓2萬人,增加技能人才1.5萬人等。

爲降低物流成本,我市持續推進太原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建設,逐步形成“123快貨物流圈”。推動中心區大型超市等商貿流通企業提高共同(集中、夜間)配送模式比例,降低車輛調度頻次及企業運輸成本;推進太原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擴容升級,加快構建以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爲核心的陸空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體系,推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提供更多運輸線路選擇等。

降低稅費成本方面的措施包括,全面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免所得稅、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轉化稅收減免等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梳理髮布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完善“中介服務超市”功能,實現中介機構網上註冊、發佈信息、接受委託、成果電子化提交等。

爲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我市開展新設立民營企業“法律託管”服務試點,建立“初創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機制,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爲新設立的民營企業提供爲期6個月的公益性法律服務;建立落實“企業安靜期”制度長效機制,修訂《太原市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企業安靜期”制度》,爲企業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等。(何寶國)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