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許久的騰訊,正爲AI豪擲千金
文|王毓嬋
編輯|喬芊
今年一季度,騰訊控股再次實現收入與毛利的雙位數增長。本季度公司營收1800.2億元,同比增長13%;毛利1004.9億元,同比增長20%;經營利潤(Non-IFRS)693億元,同比增長18%。至此,騰訊公司的毛利、經營利潤增速已連續十個季度領跑營收增長。
這個季度,企業與外界的關注重心都放在了AI上,甚至高於前幾個季度“微信電商”這一關鍵詞。從樂觀的層面來說,AI對於騰訊所有核心業務都有可以想象得到的幫助,但從擔憂的角度來說,對AI的投入會帶來短期內不小的支出增長。
一季度,分業務來看,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業務同比增長 24%。財報發佈前,考慮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分析師實際上已經調高了預期(15%),但騰訊仍然好於這一預期。這得益於《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的收入增長,以及近期發佈的 《地下城與勇士:起源》與《三角洲行動》的收入貢獻。國際市場遊戲收入爲同比增長 23%,則是由於《荒野亂鬥》 、《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及《PUBG MOBILE》的收入增長。
營銷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至319億元,連續十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本季來自大多數重點行業的營銷服務收入均有所增長。此增長主要由於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庫存的強需求。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稱,AI 能力已經對效果廣告與長青遊戲等業務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
金科及企服收入同比增長5%,表現出宏觀環境恢復帶來的客觀影響。
至於微信電商,也在緊鑼密鼓的部署之中,微信近期對這一業務的調整之快、之密遠超過去幾年,幾乎每週都有新功能開啓測試或上線,證明一向“敢爲天下後”的微信團隊已經準備好了面對電商業務的爆發。財報發佈前的幾個小時,騰訊宣佈在微信事業羣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人曾鳴向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羣總裁張小龍彙報。
大力砸錢做AI,騰訊已經看到效果
在財報電話會議的開篇發言上,馬化騰一上來就表示,AI能力已在效果廣告、品牌廣告及長青遊戲等業務中產生了切實的貢獻。考慮到AI作爲長週期投資,其收益本應存在自然滯後性,CEO的這番發言令人多少有點意外。
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稱,當前AI對廣告收入的核心貢獻是廣告點擊率(CTR)的提升——歷史數據顯示,橫幅廣告平均點擊率約0.1%,信息流廣告約1.0%,而藉助AI優化,部分廣告位的點擊率已可提升至3.0%區間。
另外,財報中提到,通過提升生成式 AI 能力,騰訊升級了廣告技術平臺,例如改進圖像生成與視頻編輯功能以加速廣告製作,推出數字人解決方案以促進直播活動,以及加深對商品與用戶興趣的理解以提升推薦效果。
考慮到騰訊作爲電商市場的“後來者”,在掌握用戶消費數據上與字節跳動等公司仍有差異,那麼通過佈局AI,也許可以讓騰訊在電商廣告的競爭中提升推送精準度,以長板來支援短板。
另外,AI也輔助了騰訊的遊戲業務,特別是已經“人到中年”的長青遊戲。米歇爾表示,AI在競技類多人遊戲中的應用尤爲關鍵,除了擔任新手引導以及反作弊檢察官外,還能充當玩家伴遊。
對MOBA長青遊戲來說,玩家的體驗與對手的人數和水平息息相關,但老遊戲玩家流向新遊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一旦玩家無法在系統內匹配到旗鼓相當的對手,遊戲的體驗也就大打折扣。
但AI伴遊(俗稱“人機”)的加入,則可以緩解老遊戲的玩家流失壓力。雖然人機的存在並不是新故事,但玩家以往對人機普遍有“遊戲水平差”的印象。未來,通過AI水平的提升,人機也可以變得更加智能,真正給玩家帶來不輸於真人對手的體驗。
以及,對現在炙手可熱的騰訊電商業務來說,AI賦能也有想象空間。騰訊總裁劉熾平說,微信電商不做“全網最低價”流量消耗戰,而是通過精準用戶洞察(AI賦能)與場景融合(例如“邊聊邊買”)提升體驗。“AI與電商的戰略重心均指向 ‘深挖生態協同,強化場景閉環’。”劉熾平說。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去年四季度,騰訊的資本支出就是所有中國科技公司裡最高的。本季度,豪擲千金的騰訊一如既往,資本開支猛增 91%,其中的大頭就是購買GPU的花銷。
同時,研發開支同比上升21%,主要因員工成本增加及AI相關投入加大所致。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同比上升4%,也是爲了推廣元寶等AI原生應用,相比之下,新遊戲的發行廣告支出反而有所減少。
“我們相信,現有高質量收入來源的經營槓桿效應將助力消化AI相關投資成本,確保該投入階段財務表現健康。這些戰略性AI投資將長期爲用戶與社會創造價值,併爲公司帶來可觀增量回報。”馬化騰說。
微信電商,在爆發前夜
今年一季度,騰訊對微信電商的產品調整和政策調整異常密集——爲微信小店新增入口、力推送禮物功能、開放朋友圈掛載商品功能、發佈“達人廣場”、上線公衆號抽獎功能、“0元保證金帶貨”取消類目限制等等,一切都在宣告着這個謹慎的團隊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電商業務的爆發。
財報發佈當天的組織調整所釋放的信號更加明顯——微信事業羣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發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態,運營微信交易新模式;原開放平臺基礎部負責人曾鳴擔任新成立的電商產品部負責人,向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羣總裁張小龍彙報。
騰訊內部人士對36氪透露稱,調整是爲更好地支持商家及創作者成長,促進微信小店、公衆號、小程序等業務發展,微信開放平臺對組織架構進行內部優化,設立開放平臺部及電商產品部,相關團隊工作職能不變。
電商業務走上正軌後,除了能帶來新的電商收入,還能形成“曝光-轉化-復購”正循環,給正受到宏觀經濟影響的騰訊廣告和金科與企服業務帶來新的刺激。
據長橋海豚投研估算,一季度騰訊視頻號廣告收入規模(主要爲外循環+電商,互選廣告因爲淨收入確認,佔比較低)可能超80億,同比增長超50%,佔總體廣告收入比例已經有25%。近六個月來,視頻號廣告加載率穩定維持在3%-4%區間,可見視頻號的廣告潛力還遠未釋放。
以及,隨着微信電商規模的擴大,騰訊企服業務也能獲得更多的佣金收入。對金融業務來說,則能彌補騰訊目前在線上實物交易上的缺少。劉熾平稱,觀察一季度數據,騰訊發現交易筆數持續上升,但交易價格實際走低。“我們的推測是,這可能處於供給側競爭的最後階段,而此時需求側已開始回暖。”劉熾平說。
在接下來的618購物節中,劉熾平表示騰訊計劃重點投入品牌資源扶持、流量矩陣整合(搜索/推薦/社交裂變等),目標是鞏固微信生態內閉環電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