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董事長上任未滿兩年:“強固收弱權益”之困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長庚/作者 南枝/風控

2025年5月,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督促行業機構牢固樹立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爲核心的經營理念,實現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充分發揮行業引導的積極作用。2025年,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基金)迎來成立二十週年。建信基金表示,將繼續堅持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以價值創造爲導向,紮實做好“五篇大文章”,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且建信基金在其官網稱,“持續優化現有基金產品,提升產品業績表現”,回溯過去,其在長期的投資實踐中形成了“強固收”優勢。建信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告負,2025年一季度超六成股基獲得負收益,且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相較於三年前“腰斬”。其中,四名“老將”貢獻過半權益類基金規模,但在管基金近三年業績“跑輸”同類平均。

而2023年起,建信基金高管變動頻繁,其中宮永媛於2025年7月24日卸任財務負責人等職務,現任董事長生柳榮上任不滿2年,現任總裁謝海玉上任不滿1年。基於上述人事變動的背景下,建信基金在發展戰略上重視非貨業務尤其是含權類基金的發展。而建信基金旗下基金或呈現“強固收弱權益”的特點,近三年非貨基的新基發行數量或“停滯不前”。基於上述情形,建信基金“向非貨轉型”之路是否坦途,現任董事長及總經理的公司治理能力或值得關注。

一、現任董事長上任不滿兩年,固收類基金規模佔比超九成

成立於2005年9月,建信基金是國內首批由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背靠”控股股東建設銀行成立,在長期的投資實踐中,建信基金建立了貨幣及中短債、純債、固收+等較爲完整的固收投資體系,形成了“強固收”特點。

1.1 “背靠”控股股東建設銀行成立,2025年一季度末固收類基金規模佔比超九成

據建信基金官網,截至查詢日2025年7月31日,建信基金股東爲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美國信安金融集團、中國華電集團產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65%、25%、10%。

需要指出的是,建信基金旗下基金規模“佔大頭”的是固收類基金。

數據顯示,2021-2024年末及2025年3月末,建信基金旗下所有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合計分別爲6,727.95億元、7,777.04億元、7,283.7億元、8,852.69億元、8,773.82億元。

其中,2021-2024年末及2025年3月末,建信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157.04億元、192.43億元、135.35億元、102.03億元、102.23億元;混合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292.34億元、321.81億元、210.61億元、164.74億元、162.77億元;指數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217.03億元、325.35億元、405.25億元、470.71億元、439.11億元;債券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1,097.04億元、1,125.38億元、1,262.59億元、1,095億元、1,027.6億元;貨幣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4,933.14億元、5,789.74億元、5,250.63億元、7,000.81億元、7,020.16億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佔所有基金淨資產規模的1.17%、1.86%、11.71%、5%、80.01%。

可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固收類產品的規模佔比超九成。

從淨利潤的角度看,數據顯示,2021-2024年,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的淨利潤合計分別爲199.28億元、22.77億元、87.19億元、190.28億元。

可見,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的淨利潤在2022年經歷了負增長後,2023年開始正增長,2024年的淨利潤水平雖大增但仍不及2021年的水平。

1.2 2023年2月起董事長兩次變更,現任董事長生柳榮上任不滿兩年

近年來,建信基金董事長髮生兩次變更。

據建信基金官網披露的基金公告,2022年5月11日,建信基金的總裁張軍紅接替建信基金創始人之一孫志晨代任董事長一職。

2022年7月26日,總裁張軍紅不再代行董事長職務,劉軍出任新一任董事長。不到一年,2023年2月17日,劉軍不再擔任董事長一職,建信基金的總裁張軍紅再次代任董事長一職。

2023年9月26日起,總裁張軍紅不再代任總裁一職,生柳榮出任建信基金的董事長。

觀生柳榮的履歷,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其歷任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和總行金融市場部、資產負債管理部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現任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

不難看出,2023年2月起的一年多內,建信基金的董事長髮生了兩次變更。

二、權益類基金或長跑“乏力”,管理規模相較於三年前“腰斬”

2025年5月,建信基金在官網中表示,其着眼長期價值挖掘,着力提升服務投資者能力,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對於建信基金而言,其“強固收”的另一面,權益類基金長跑能力或“羸弱”,近三年收益率告負。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超六成股基業績告負。

2.1 權益類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告負,2025年一季度超六成股基獲得負收益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7月31日,建信基金旗下存續的基金數量(剔除非主代碼)共175只,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貨幣基金、FOF基金、QDII基金及商品基金分別有55只、43只、55只、6只、9只、4只、3只。

其中,2022-2024年及2025年1-3月,建信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平均值分別爲-17.05%、-12.02%、8.33%、1.24%;同期,旗下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平均值分別爲-17.15%、-12.06%、4.02%、3.15%。

具體而言,2024年,建信基金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中,收益率告負的數量分別爲20只、12只。2025年一季度,建信基金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中,收益率告負的數量分別爲34只、15只。

從長期業績來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5年7月31日,建信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近三年收益率平均值告負,分別爲-5.53%、-8.91%。

可見,建信基金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均告負,且2022-2023年的年度平均收益率也爲負值。2025年一季度,建信基金超半數股票型基金獲得負收益。

2.2 混基及股基的規模近三年雙雙縮水,2025年一季度末合計較2022年末或縮減逾48%

不僅業績或顯“頹勢”,建信基金權益類產品的管理規模呈下滑趨勢。

數據顯示,2021-2024年及2025第一季度各期末,建信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157.04億元、192.43億元、135.35億元、102.03億元、102.23億元;混合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292.34億元、321.81億元、210.61億元、164.74億元、162.77億元。

經測算,2021-2024年及2025第一季度各期末,建信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合計分別爲449.38億元、514.24億元、345.96億元、266.77億元、265億元。

其中,相較於2022年末,建信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縮減48.47%。

而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19日,建信基金髮布公告稱,基於對國內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建信基金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不少於1.8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產品。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建信基金已陸續運用固有資金1.73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產品。

不僅長跑業績“拉胯”,建信基金的權益類基金近幾年規模“縮水”,2025年一季度末較2022年末“腰斬”。而建信基金投入1.8億元自購權益類基金,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的另一面,其權利類產品是否具備進行長期價值投資的條件,或值得關注。

三、四位“老將”貢獻過半權益類基金規模,在管基金近三年業績“跑輸”同類平均

近年來,國內公募基金行業面臨着發展結構不均衡、投資者獲得感不強等問題。而公募基金產品的業績情況,能夠影響到數以萬計的投資者,關注投資者收益,也是基金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截至2025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四位基金經理管理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佔據權益類基金總規模的過半,但在管的基金長期業績不及同類平均,並且這四位基金經理均系任職年限超過十年的“老將”。

3.1 陶燦等四名基金經理任職年限超10年,四人管理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合計佔比過半數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基金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中,過半由4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撐起”。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建信基金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合計的淨資產規模達265億元。

具體來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陶燦、姚錦、王東傑、邵卓名下管理基金規模分別爲62.14億元、15.5億元、33.8億元、25.6億元。截至查詢日2025年7月31日,建信基金旗下僅部分基金披露了2025年半年報,數據不全。

而往前推一個報告期,即截至2025年3月末,陶燦、姚錦、王東傑、邵卓名下管理基金規模分別爲65.66億元、16.55億元、37.69億元、26.34億元,合計佔同期權益類基金規模的55.18%。

上述四人,均有超十年基金經理任職經驗。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7月31日,陶燦、姚錦、王東傑、邵卓的基金經理任職年限分別爲14.07年、15.6年、10.23年、10.37年。

履歷方面,陶燦,擔任建信基金的權益投資部總經理,2007年7月加入建信基金,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資深基金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兼研究部首席策略官等職務。姚錦,擔任建信基金的權益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2011年5月加入建信基金,歷任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兼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等職務。

王東傑,權益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2012年5月加入建信基金,歷任初級研究員、研究員、研究主管、基金經理、權益投資部聯席投資官、權益投資部資深基金經理。邵卓,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2011年9月加入建信基金,歷任研究部研究員、研究主管,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權益投資部聯席投資官兼研究部首席研究官。

3.2 近三年,上述四名基金在管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

需先說明的是,陶燦、姚錦、王東傑、邵卓四人合計管理17只基金。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7月31日,陶燦管理5只基金,分別爲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混合A、建信興潤一年持有混合、建信新能源行業股票A、建信高股息主題股票、建信改革紅利股票A。

截至2025年7月31日,近6月、近1年及近3年,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混合A階段漲幅分別爲11.97%、17.65%、-29.57%,建信興潤一年持有混合近6月、近1年、近3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爲8.23%、14.39%、-29.16%,均低於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4.43%、27.79%、-7.55%的漲幅。

同期,建信新能源行業股票A階段漲幅分別爲-0.92%、9.32%、-44.87%,建信高股息主題股票的階段漲幅分別爲12.78%、16.18%、-17.57%,建信改革紅利股票A的階段漲幅分別爲5.83%、13.81%、-31.64%,均不及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5.47%、29%、-3.21%的漲幅。

此外,姚錦管理2只基金,分別爲建信積極配置混合、建信優選成長混合A。

截至2025年7月31日,建信積極配置混合近6月、近1年及近3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爲0.18%、8.73%、-4.93%,同期同類平均的漲幅分別爲6.03%、12.28%、-1.83%。建信優選成長混合A近6月、近1年和近三年階段漲幅分別爲-1.43%、9.4%、-11.1%,同期同類平均漲幅爲14.43%、27.79%、-7.55%。

而王東傑管理5只基金,分別爲建信智遠先鋒混合A、建信臻選混合、建信戰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A、建信核心精選混合、建信大安全戰略精選股票。

截至2025年7月31日,建信智遠先鋒混合A近6月及近1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爲-2.04%、-1.08%,低於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4.43%、27.79%的漲幅。

近6月、近1年及近3年,建信臻選混合階段漲幅分別爲-1.52%、9.3%、-8.64%、-13.10%,建信核心精選混合階段漲幅分別爲-2.29%、8.28%、-11.51%,低於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4.43%、27.79%、-7.55%的漲幅。

建信戰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A近6月、近1年和近3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爲-0.77%、9.81%、-9.65%,低於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0.1%、20.91%、-3.62%的漲幅。建信大安全戰略精選股票近6月、近1年和近3年漲幅爲-1.61%、10.61%、-7.89%,不及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15.47%、29%、-3.21%的漲幅。

另外,邵卓管理5只基金,分別爲建信卓越成長一年持有混合A、建信創新驅動混合、建信科技創新混合A、建信創新中國混合、建信信息產業股票A。

其中,除了建信科技創新混合A外,其他邵卓在管的基金近3年業績不及同類平均。

截至2025年7月31日,建信卓越成長一年持有混合A、建信創新驅動混合、建信創新中國混合、建信信息產業股票A近3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爲-10.33%、-9.2%、15.13%、-9.64%,低於同期同類平均分別爲-7.55%、7.55%、7.55%、-3.21%的漲幅。

從上述情況來看,建信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中,超半數來自“老將”陶燦、姚錦、王東傑、邵卓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其中,陶燦、姚錦、王東傑在在管的基金近6月、近1年及近3年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而邵卓管理的四隻基金近3年漲幅不及同類平均。

四、高管變動頻繁重視非貨業務發展,近三年發行的非貨基新基數量或“停滯不前”

新“國九條”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作爲公募基金公司,應加大中長期投資業績在績效考覈中的佔比,爲投資者提供穿越市場週期的產品。

而近年來,建信基金高管變動頻繁,現任總裁謝海玉上任剛逾7個月,2025年7月24日宮永媛卸任財務負責人等職務。而公司治理是ESG重要的一環,人事變動的另一面,建信基金在“非貨轉型”之路的現或值得關注。

4.1 2023年起高管變動頻繁,2025年7月24日宮永媛卸任財務負責人等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起,建信基金的高級管理人員變動頻繁。

據建信基金髮布的基金公告,2023年1月17日,建信基金的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吳靈玲因個人原因離職。

2023年3月17日,建信基金的副總裁(首席市場官)、首席信息官張威威離任。同日,張力錚出任建信基金的副總裁。

2024年10月25日,莫紅新任建信基金的副總裁。

2024年12月27日,因股東另有工作安排,張軍紅卸任建信基金總裁一職,同日由謝海玉出任總裁一職。

2025年7月24日,因股東另有工作安排,宮永媛卸任建信基金的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首席信息官職務。

基於上述背後,建信基金近三年的淨利潤增速放緩,且2024年的淨利潤表現尚未回到2022年。

據控股股東建設銀行2021-2024年報,2021-2024年,建信基金全年的淨利潤分別爲11.55億元、11.71億元、8.83億元、8.44億元,2022-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1.39%、-24.59%、-4.42%。

問題尚未結束。

4.2 現任總裁謝海玉上任逾7個月,近三年非貨基的新基發行數量或“停滯不前”

上文提及,2024年12月27日,原總裁張軍紅不再代行總裁一職,由謝海玉就任總裁一職。

即截至2025年7月31日,謝海玉擔任建信基金總裁一職剛逾7個月。

而觀前後兩任總裁的履歷,前任總裁張軍紅,1992年9月加入建設銀行,歷任建設銀行總行個人銀行業務部高級副經理、行長辦公室高級經理、建信基金首席運營官、建設銀行總行投資託管部總經理助理、投資託管部副總經理等職務,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任建信基金監事會主席,2018年4月起任建信基金執行董事、總裁。

現任總裁謝海玉,2001年7月加入建設銀行總行,先後在資金部、香港資金交易室、資金交易部、金融市場部等部門工作,從事資金交易、本幣投資、債券投資等業務;2017年7月起歷任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副總裁等職務,2018年8月起兼任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至2024年11月)、總經理(至2024年1月),從事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等業務。

從履歷上來看,謝海玉擁有超過20年的投融資經驗,曾擔任過私募基金執行董事和總經理一職,此前雖無直接管理公募基金的經驗。

上任後,建信基金的“非貨”轉型的建設情況或值得關注。

截至2025年7月31日,建信基金仍在運營的貨幣基金分別爲建信嘉薪寶貨幣A、建信現金添利貨幣A、建信現金增利貨幣A、建信現金添益貨幣A、建信天添益貨幣A、建信貨幣A。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爲8,773.82億元。

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Ⅱ基金、指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分別爲102.23億元、162.77億元、1,027.6億元、5.42億元、439.11億元、7,020.16億元;上述基金淨資產規模佔建信基金旗下基金合計的淨資產規模的比例分別爲1.17%、1.86%、11.71%、0.06%、5%、80.01%。

而經測算,2024年末,上述基金淨資產規模佔建信基金旗下基金合計的淨資產規模的比例分別爲1.15%、1.86%、12.37%、0.05%、5.32%、79.08%。

即2025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Ⅱ基金、指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的淨資產規模較2024年末的變動率分別爲0.01%、-0.01%、-0.66%、0.01%、-0.31%、0.93%。

不難看出,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貨幣基金的規模佔比不降反略升,而混合型基金規模佔比略微下滑。

而從新發的基金數量來看,尚在運營的基金中,發行於近兩年的非貨基數量寥寥可數。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尚在運營中的55只債基中,發行時間分別系2021-2024年及2025年1-7月的數量分別爲4只、5只、6只、6只、4只;尚在運營的55只股票型基金中,發行時間分別系2021-2024年及2025年1-7月的數量分別爲8只、2只、2只、1只、7只;尚在運營中的34只混基中,發行時間分別系2021-2024年及2025年1-7月的數量分別爲7只、6只、2只、1只、0只;尚在運營中的9只混基中,發行時間分別系2021-2024年及2025年1-7月的數量分別爲2只、3只、1只、0只、0只。

自2021年起,尚在運營中的4只QDII基金中,僅有1只發行於2022年;3只尚在運營中的商品基金中,並無在2021年後發行的基金。

可見,近年來,建信基金非貨基的新基發行數量或並未發生明顯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前任總裁、董事長任職期間,曾公開表示,推進非貨轉型的進程。

據建信基金官網2022年7月28日發佈的內容,時任董事長劉軍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曾強調,建信基金未來的重點是全力貫徹落實關於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要求,按照總行的工作部署,着力推進非貨、對公財富管理、數字化經營三大轉型。

據建信基金官網2024年6月28日發佈的內容,時任總裁張軍紅表示,建信基金從轉變業務導向、完善考覈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加速非貨業務發展。從建信基金的能力稟賦和歷史積累來看,向非貨及含權類業務轉型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

而現任董事長及總裁,在公司治理上或繼續延續“向非貨轉型”的戰略。

據2024年2月9日公開信息,建信基金現任董事長生柳榮表示,在鞏固固定收益投資優勢的同時,建信基金大力提升主動權益、指數及ETF、公募FOF和養老FOF等業務實力。

據公開平臺2025年1月31日發佈的內容,建信基金現任現任總裁謝海玉表示,主動權益方面,進一步佈局主動型價值投資風格產品,以行業基金和研究精選基金爲抓手,賦能全市場基金髮展。展望2025年,從微觀層面看,權益投資的潛在回報率開始提升,各部門資金資本的有效循環開始形成,結構性投資亮點不斷涌現,建信基金將積極把握市場機遇,爲投資者創造更多可持續價值。

也就是說,近年來,建信基金在發展戰略上,重視非貨業務尤其是含權類基金的發展。而2023年起,建信基金高管變動頻繁,2025年7月24日宮永媛卸任財務負責人等職務,新任總裁上任逾7個月,現任董事長則上任不滿2年。基於上述管理團隊變動下,建信基金旗下基金或呈現“強固收弱權益”的特點,近三年非貨基的新基發行數量或“停滯不前”。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佔比略微下滑,貨幣基金的規模佔比不降反略升。

五、結語

現任董事長生柳榮上任不滿2年,現任總裁謝海玉上任不滿1年,高管變動頻繁,建信基金在“向非貨轉型”的發展戰略上,其“強固收弱權益”或系其需直面的現狀。而回顧其近年來,建信基金大力提升主動權益實力的同時,其權益類基金或“長跑乏力”,不僅近三年收益率告負,且管理規模相較於三年前“腰斬”。且建信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中,超半數來自四名“老將”,而陶燦、姚錦等四名基金經理在管基金近三年業績“跑輸”同類平均。未來,建信基金權益類等非貨基產品的實力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