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產業競爭激烈 教練籲國民運動中心走向專業化

面對民間健身房的激烈競爭,國民運動中心僅靠「平價」優勢恐難留住民衆。圖爲三重運動中心。記者張策/攝影

面對民間健身房的激烈競爭,國民運動中心僅靠「平價」優勢恐難留住民衆。具有6年教學經驗的杜姓健身教練指出,國民運動中心雖然親民友善、選擇多元,但若缺乏專業導向與經營特色,將難以在市場中突圍,「低價不是永遠的優勢,專業化纔是未來競爭力。」

杜教練分析,民衆選擇健身場所最在意的依序是地點、價格、環境與教練專業度。他表示,許多上班族偏好下班後運動,私人場館營業時間通常較長,而國民運動中心營業時間常與上班時段重疊,加上場館分佈密度低,「新手一週去一次可以,但要一週去個4到5次去就會覺得太遠。」

他指出,國民運動中心最大優勢在於價格平實、運動選擇多元,對新手及長者特別友善,訓練氛圍相對輕鬆,「不像民間健身房那樣有壓迫感或可能會被推銷課程的壓力。」不過,相較於連鎖健身房頻繁的器材更新與場館維護,運動中心保養頻率偏低、尖峰時段人潮擁擠,影響使用體驗。

杜教練建議,國民運動中心若要提升競爭力,應朝專業化發展,建立教練培訓制度,發展適合不同族羣的特色課程,如長者訓練或復健運動,並加強社羣經營與會員互動,「要讓民衆感受到中心的專業價值,而不只是便宜好用。」

他也觀察到,疫情後運動風氣出現明顯轉變,以往民衆多爲「來流汗」而運動,近年則更重視肌力與心肺訓練的進階課程,「像瑜伽、飛輪課都出現更高強度需求,器材選擇也越趨多元,這是國民運動中心必須追上的趨勢。」

面對民間健身房的激烈競爭,國民運動中心僅靠「平價」優勢恐難留住民衆。記者林伯東/攝影

面對民間健身房的激烈競爭,國民運動中心僅靠「平價」優勢恐難留住民衆。記者林伯東/攝影

面對民間健身房的激烈競爭,國民運動中心僅靠「平價」優勢恐難留住民衆。圖爲新店運動中心。記者張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