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休息區 看得見的關愛
近日,在河南鄭州,申師傅分享他和工友去地鐵站乘涼的視頻。他說自己是一名戶外工作者,發現地鐵站設有專門休息區時感到特別暖心。據悉,鄭州地鐵在全市35個站點設置了專門的“建設者休息區”。
高溫天氣下,誰都渴望享受清涼。然而,一些戶外勞動者卻依然堅守在崗位上,中午的一段休息時間成爲他們寶貴的“加油時段”。找塊樹蔭,找塊陰涼的空地如橋墩下,或者到一些商家門口“蹭涼”,不少戶外勞動者將“湊合”“將就”發揮到極致。
關愛戶外勞動者不需要空洞、冠冕的口號,而是需要具體而微的舉措和行動。一個旨在讓“勞動更有價值,勞動者更有尊嚴”的社會,戶外勞動者也應成爲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地鐵作爲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理應給予包括戶外勞動者在內的所有人以足夠的尊重和善待。“建設者休息區”通過公共服務的延展,體現出一座城市對戶外勞動者的包容與尊重。認同戶外勞動者的價值,維護戶外勞動者的尊嚴,這纔是一座城市應有的格局與胸懷。
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這裡的“民”,顯然也包括那些爲城市繁榮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戶外勞動者。看得見戶外勞動者的存在、聽得到他們的聲音、讀懂他們的利益訴求。從“將就”到“講究”,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有什麼就給什麼”到“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從“沒辦法”到“找辦法”,“建設者休息區”猶如一面鏡子,見證着治理觀念和公共服務理念的可喜變化。(楊朝清)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