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反詐在行動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初夏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大理石地面上,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某營業大廳內,鍵盤敲擊聲與輕聲細語交織成熟悉的晨曲。大堂經理小張正穿梭於等候區與櫃檯間,爲每位客戶遞上溫水、解答疑問,胸前的行徽在晨光中折射出柔和的光暈。突然,一位頭髮花白的長者步履匆匆推門而入,額角沁着汗珠,攥着銀行卡的手微微發顫。

“小夥子,快幫我改個密碼!”老人沙啞的嗓音裡裹着焦灼。小張立即起身相迎,溫聲安撫着將老人引至智能服務區。當密碼重置即將完成時,老人突然要求變更綁定手機號——這個看似尋常的請求卻讓小張心頭一緊:系統顯示該號碼竟已綁定他人賬戶。透過老人躲閃的眼神與含混的說辭,憑藉安徽省分行常態化反詐培訓形成的職業敏感度,他敏銳察覺到這極可能是新型電信詐騙套路:犯罪分子通過僞造司法文書、虛構資金返還等話術,誘導受害人交出賬戶控制權。“您知道嗎?真正的司法機關絕不會讓您交出銀行卡。”小張輕輕按住老人發抖的手背,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拆解騙局套路。隨着講解深入,老人額頭的汗珠漸漸冷卻成後怕的涼意,“他們說要是不照做,我的養老金賬戶都會被凍結......”顫抖的尾音裡,小張聽出了深陷騙局的無助。

暖黃色的燈光下,小張將反詐宣傳冊一頁頁翻開:“您看這個案例,和您遇到的是不是特別像?”當老人終於顫抖着撕碎寫有詐騙號碼的紙條時,晨光已悄然轉爲正午的明媚。“多虧了你們這些孩子啊!”老人緊握小張的雙手,渾濁的眼底泛起淚光。玻璃門外,營業廳電子屏正循環播放着“守住錢袋子”的公益宣傳海報,與廳堂內此起彼伏的“請A024號客戶到3號窗口”的播報聲,共同譜寫着金融衛士的日常樂章。

這場教科書式的風險攔截並非偶然。作爲區域金融安全的守護者,建行安徽省分行構建了包含智能風控模型、人工干預網絡、警銀協作平臺的“三位一體”智能風控體系;創新制作“溫暖消保智慧課堂”系列課程,將生硬的風險提示轉化爲百姓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轄內六安分行積極運用“Hi我在”智能服務品牌,將科技溫度注入金融權益守護,讓山鄉百姓在指尖輕觸間感受金融安全的重量;滁州分行以千年花鼓燈爲韻腳,將消費者八項權益譜成悠揚的《權益長歌》,在青石巷陌間傳唱着金融守護的承諾;阜陽分行執剪紙爲筆,讓消保知識在紅紙金剪的流轉間綻放出民俗智慧;安慶分行借黃梅戲的水袖翩躚,將風險提示化作《黃梅話消保》的婉轉唱腔,讓金融安全理念縈繞在戲臺茶肆;蚌埠分行的“銀髮學堂”點亮社區暮色,通過情景劇與智能設備教學,爲長者們架起跨越數字鴻溝的彩虹橋。

消保不是終點,而是通往百姓美好生活的永恆征途。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將持續用創新織就經緯,以情懷淬鍊繩結,用行動詮釋爲民服務初心,做好百姓錢袋子的守護者。(吳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