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玩把戲?估價師揭你所不知道的四種「降價」

房市示意圖。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預售房市急凍近一年,先前堅守價格的建商,近來似乎鬆動,降價消息不斷,但業者真的是「認輸降價」嗎?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降價一般可分四種:

一種是行銷降價:例如明明在汐止,卻說鄰南港生活圈,然後開價比照南港低一點。或者訴求捷運差一站,結果是安康生活圈,但價格只比新店市區或十四張低一點點,然後就說有便宜或有降價。

一種是誤判形勢事後降價:明明區域就是一坪5、60萬元單價,卻開出一坪7、80萬區域新天價。這種玩法,在房地產很熱時期,常常獲利頗豐,而且還一下子就被代銷賣光,建商往往扼腕,事後覺得是賣太便宜了。

但當房地產景氣在盤整或式微時,嘗試突破天花板,通常就是踢到鐵板,爲了繼續銷售,只好認份調回原本市場行情,對外則宣稱降價打折。

一種是試水溫失敗降價:很像前面說的誤判形勢,也是來個創天價,但主要是用幾戶來嘗試一下區域市場的水溫,看區域市場上有沒有機會創價,有機會就用高規格設備旗艦版來賣,沒有就調降價回到標準版。

最後一種是真降價:這種降價常常是爲了資金週轉,往往開出比區域市場更低的破盤價。

陳碧源表示,先前傳出一戶退200萬元的臺南善化預售屋,今年開春拿出來賣,共188戶,實價揭露成交價大多在一坪41萬元到45萬元,但一共僅售出10戶,顯然,很難賣。

其實善化火車站這一區,去年到今年的預售屋成交行情,大概就是隻能賣到35萬元/坪到40萬元/坪罷了。了不起,就是40萬元出頭一點點罷了,退款的那個預售案顯然高過市場行情1成到1成半。

從數據來看,顯然,該案今年初開賣時的訂價策略,不符合目前對於不動產市場的看法,是誤判形勢,還是試水溫,不得而知,但面對如此市況也只能降價,回到區域市場上行情價格。不過,他退款給買貴的人,也算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