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黏、木雕國寶師聯手「守護廟門點綴廟頂」 大甲鎮瀾宮結緣

▲大甲鎮瀾宮門神。(圖/蔡明海提供)

記者陳昆福/屏東報導

臺中大甲鎮瀾宮不僅是媽祖信仰的重要中心,更是傳統工藝師傅大顯身手的舞臺,71歲的木雕大師蔡明海與76歲、人稱「火師」的剪黏國寶陳三火,兩人原本分屬不同領域,卻在鎮瀾宮因緣際會合作,分別以雕刻門神與修復剪黏展現工藝才華,談起過程時彼此激盪,也說不可思議。

蔡明海從小家境清寒,國小畢業就因父親一句「給子孫千金,不如一藝在手」,國小畢業,因表弟張進丁介紹到中部i李秋龍家中做傢俱;17歲在師兄陳新展引薦下,拜林榮坤師傅學藝,正式踏入廟宇雕刻世界。他形容,「傢俱木雕和廟宇雕刻,就像從幼稚園直升國中,挑戰完全不同。」憑着這股韌性與勤學,他退伍後就成爲廟宇雕刻負責人。

在好友「仙子」李太豐提攜下,蔡明海年僅25歲就承接臺北艋舺龍山寺神龕、26歲雕刻大甲鎮瀾宮結網,28歲完成鎮瀾宮八座莊嚴門神,名聲一舉打響。此後,他陸續完成臺南新營上帝公廟、麻豆五王廟觀音殿、屏東車城福安宮等大型工程,成爲廟宇雕刻領域的佼佼者。37、8歲後,他更轉向創作,開啓藝術新篇章。

與蔡明海齊名的,是剪黏國寶陳三火。他出身於工藝世家,父親是寺廟彩繪師,耳濡目染下對剪黏產生濃厚興趣。國中畢業後,他跟隨大哥李世逸學藝,並與師弟陳瑞連一起學習,回憶當年兄長嚴格教導,讓他打下紮實根基。

陳三火2003年首創「敲擊隨緣技法」,以敲擊破片取代傳統剪制,成功拼貼出達摩祖師塑像,開啓剪黏藝術化的新局。他始終保持實驗與創新的精神,讓傳統工藝走向更創新自由的呈現。

▲「火師」製作大甲鎮瀾宮剪黏。(圖/取自鎮瀾宮臉書)

2019年,鎮瀾宮廟頂整修工程啓動,原由哥哥率領團隊完成,這次卻因緣際會由陳三火接下修復任務。他回憶:「那四年幾乎沒有人來打擾,好像是媽祖要我專心修復。」最終,修復工程圓滿完成,他的剪黏藝術再次獲得肯定。

1位是以堅實刀工雕刻莊嚴門神的木雕師,1位是以碎片拼貼重塑生命的剪黏國寶,看似平行的工藝之路,卻在鎮瀾宮交會。蔡明海的門神守護廟門,陳三火的剪黏點綴廟頂,陳瑞連的廟宇剪黏陶砂(往生後由太太陳麗秀手),他們談起彼此的經驗時,往往笑談工藝的挑戰與靈感,火花不斷。

在傳統廟宇的文化脈絡中,他們的故事展現出一種跨領域的巧合與默契。這段不可思議的工藝情緣,也成爲媽祖信仰下最動人的見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