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流感、新冠雙重威脅 「左流右新」疫苗10月1日開打
流感疫情提前爆發,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中下旬升溫,雙重威脅同時來襲。疾管署數據顯示,類流感就診單週已衝破11.6萬人次,急診比例超標,校園病例更達去年同期的4.6倍。爲抵擋流感與新冠病毒雙重威脅,「左流右新」疫苗接種計劃將於10月1日啓動。
雙重防線 副作用不會加倍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同時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是安全且高效的選擇,副作用「不會因一起打而加倍」,呼籲民衆踊躍接種,及早獲得雙重保護。
衛福部長石崇良宣佈,自10月1日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張峰義解釋,新冠大流行後,流感季節性被打亂,疫情提前與「免疫負債」有關,高風險族羣如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感染任一種病毒都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
張峰義表示,新冠重症死亡風險實際高於流感,但民衆警覺性卻因防疫疲乏降低,因此呼籲家中的年輕人應該多費點心,主動帶長輩去接種疫苗,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保護方式。
針對民衆憂心同時接種兩種疫苗可能加劇副作用,張峰義強調,大量臨牀數據顯示安全性無差異,副作用不會因一起打而加倍。常見局部痠痛、疲倦感等症狀,一兩天內多會緩解。
臺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張惠美則補充,臺北市累積接種近九百萬劑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與流感疫苗相當(每十萬劑約二至三例),臺北市亦辦理多場醫事人員教育訓練,以實證資料協助臨牀溝通,化解民衆疑慮。
雙北備戰 多管齊下促長者接種
爲讓民衆「方便打」,各縣市無不卯足全力宣導。張惠美指出,臺北市主打「智慧接種」,透過升級的Web版「社區疫苗接種系統」,以平板讀取健保卡,系統就能即時判讀可接種的疫苗種類,除了免去繁瑣的紙本填寫與排隊時間,亦可以現場一次補足疫苗。
臺北市在10至12月,將於456裡舉辦近七百場社區設站,地點遍及裡辦公室、活動中心、宮廟等長輩熟悉的地點。此外,也推出抽獎活動,接種「左流右新」可獲得兩次抽獎機會,有機會將iPhone17、Apple Watch等好禮帶回家。
新北市則優化「新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除了運用社羣媒體、火車站廣告、便利商店廣播強力宣傳,並與醫師公會合作,提供日夜間及假日接種選擇。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馬景野表示,針對長照機構,新北市更在中央補助外再加碼行政費,目標將長照機構流感覆蓋率達八成五;新冠疫苗覆蓋率達六成五。
馬景野指出,對於長者接種意願偏低,今年更將深入銀髮俱樂部、共餐據點宣傳,推出「接種流感尬新冠 新北長者好禮抽」抽獎活動,提升長者接種意願。
專家與政府單位齊聲提醒,面對流感和新冠病毒的雙重威脅,不能再抱持僥倖心態。尤其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中下旬升溫,更凸顯疫苗保護的重要性。流感疫苗保護力約半年,且病毒不斷變異,每年按時接種是維持保護力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