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視點丨腰椎間盤突出:脊柱裡的“果醬麪包危機”

主持人 天津日報記者 趙津

67歲的李先生多年前被診斷爲腰椎間盤突出,一直保守治療,但腰腿痛的問題總是時好時壞。兩個月前,李先生病情突然加劇,服用止痛藥都難以緩解腰痛。他找到市人民醫院(南開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孫天威主任團隊尋求治療。腰椎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李先生的腰椎4/5椎管狹窄和間盤突出並存,嚴重壓迫神經,才引發了劇烈疼痛。專家們認爲這樣的情況,僅手術摘除腰椎間盤,疾病難以根治。經過周密的術前討論,孫天威團隊爲李先生制定了一套“一箭雙鵰”的微創手術方案,“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內鏡下椎間融合術”兩種微創術式同期進行。通過1個微小切口和4個小孔,一次手術既摘除脫出的椎間盤又徹底解除神經壓迫。手術非常成功,李先生恢復良好,很快康復出院。

孫天威說,現代生活,越來越多的人被腰腿痛折磨,腰椎間盤突出正是幕後重要元兇。然而腰椎間盤突出早已不是李先生這樣的中老年人“專利”,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正讓年輕患者的比例逐年攀升。他提醒市民,要想老了腰桿硬、遠離腰椎間盤突出,從年輕時就要學會善待脊柱。從現在開始,調整坐站臥姿、設定手機提醒定時起身活動、學習正確的搬物姿勢、堅持核心肌羣鍛鍊,讓脊柱更穩固更挺拔,遠離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脊柱減震器壞了

含胸駝背蹺二郎腿加速病變

“如果把脊椎比作一列火車,椎間盤就是連接每節車廂的‘減震彈簧’。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幫助營養交換的軟骨終板組成。‌纖維環‌形如麪包圈,由約二三十層交錯的膠原纖維構成,像洋蔥皮一樣包裹着內部結構;‌髓核‌形如果醬,是含水量高達88%的凝膠狀物質,像一顆水球負責緩衝壓力。當纖維環長期磨損出現裂縫,髓核就會像果醬從麪包圈溢出來一樣,這個‘果醬泄漏危機’也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約30%的正常人存在無症狀腰椎間盤突出。只有當突出的‘果醬’壓迫神經引起腿麻、疼痛等症狀時,纔是需要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孫天威解釋說。

孫天威說,導致纖維出現裂縫根本原因是退變老化。隨着年齡增長,椎間盤水分減少、彈性下降,纖維環變脆就可能出現裂隙。但久坐不動,尤其是各種不良坐姿;反覆彎腰、扭轉,包括體力勞動、錯誤的搬重物姿勢;長期負重、長時間駕駛都會加速纖維環老化過早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另外,肥胖及妊娠增加腰椎負荷、椎間盤結構先天薄弱等遺傳因素、吸菸等損害椎間盤營養的行爲、缺乏運動導致的核心肌羣無力、經常有蹺二郎腿和含胸駝背等不良姿勢都加速了腰椎間盤突出的進程。

腰痛是信號勾腳困難早就醫

直腿擡高試驗陽性要警惕

孫天威說,腰椎間盤突出的首發信號是腰痛。通常是下腰部深層痠痛、鈍痛或銳痛,彎腰、活動時加重。下肢放射痛即坐骨神經痛也是典型的疼痛症狀,疼痛從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後側→足背/足底,像一條“帶電的線”,咳嗽、打噴嚏、排便時疼痛加劇。如果出現小腿外側、足背/足底麻木、發涼、針刺感;腳踝上擡無力(勾腳困難)、踮腳費力,則可能是神經受壓迫的警報,要儘早就醫。

核磁共振能清晰顯示椎間盤突出、神經受壓情況,是腰椎間盤突出診斷金標準。但醫生還會結合病人多方面情況判斷病情,絕非只看片子。包括詳細問診,瞭解疼痛特點、誘因、緩解/加重因素、伴隨症狀等,同時要進行體格檢查,觀察患者的姿勢、步態、活動度,還要檢查感覺、肌力、反射(包括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直腿擡高試驗是腰椎間盤突出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具體做法是讓患者平躺伸直腿緩慢擡高,小於70度出現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即爲陽性,是腰椎間盤突出重要的診斷線索。

孫天威還特別提醒,腰痛≠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的原因衆多,不僅腰椎間盤突出,肌肉勞損、感染、結石、腫瘤、小關節問題等都可能有腰痛症狀,需專業鑑別。另外,影像學檢查,片子顯示椎間盤突出≠要治療。無症狀的“影像學突出”無需干預。治療決策基於症狀+體徵+影像綜合判斷。

階梯治療原則保守是首選

馬尾綜合徵需儘快急診手術

孫天威說,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的目標是緩解疼痛、解除壓迫、恢復功能。80%以上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以緩解。因此對於多數患者來說,首選保守治療。急性期要多休息,可以睡硬板牀,但不是純硬板,可放置厚一些的牀墊,並在膝下墊薄枕。要避免久坐、彎腰、負重。臥牀休息最好不要超過1周以免引發肌肉萎縮。也可以選擇物理治療如超短波、干擾電、熱療,但急性期48小時內需冷敷,慢性期可以熱敷。藥物治療通常包括非甾體抗炎藥以緩解疼痛炎症、肌肉鬆弛劑以緩解肌肉痙攣、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嚴重的疼痛短期可使用弱阿片類藥物等。

疼痛緩解後儘早開始康復鍛鍊,但需在醫生或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以不引起或加重疼痛爲原則。可以進行核心肌羣訓練,推薦平板支撐以增強脊柱穩定性。初學者務必注意姿勢正確,如保持身體呈直線,不塌腰不撅臀,可從短時間開始,如10秒至15秒,逐漸增加,切記錯誤姿勢反而傷腰。急性期要避免做小燕飛、仰臥起坐、深蹲、舉重、劇烈跑跳。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考慮硬膜外精準注射消炎藥到神經根附近,效果通常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主要用於緩解疼痛以便進行康復鍛鍊。

第二步纔是考慮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指徵有以下幾方面:保守治療四到八週效果不佳,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進行性神經損害,如肌力持續下降、足下垂;劇烈疼痛無法忍受,保守治療無效。“手術治療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微創手術與開放手術各有優缺點,適應證也各有不同,具體術式選擇需由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綜合判斷。特別需要重視的是,如果出現會陰區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礙或雙下肢嚴重無力等馬尾綜合徵的表現,屬於脊柱外科急症,要儘快急診手術減壓受損神經,否則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孫天威說。

保持姿勢正確堅持肌肉鍛鍊

守護腰椎間盤防大於治

孫天威說,和大多數疾病一樣,腰椎間盤突出防大於治。其預防的核心是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有保護脊柱的意識,減輕脊柱負荷,維持脊柱健康穩定。

第一要保持正確姿勢。坐要腰背挺直靠椅背,雙腳平放,電腦屏幕與視線平齊。每30分鐘至60分鐘起身活動,務必起身活動5分鐘至10分鐘,做做伸展運動,避免沙發癱坐、坐矮板凳。站要擡頭挺胸收腹,避免骨盆前傾。搬重物儘量避免單人搬動超過20千克至25千克的重物,搬重物的正確姿勢是屈膝、下蹲→挺直腰背→重物貼近身體→靠腿部力量站起,可以想象後背貼着一張紙不能掉。睡硬板牀,雙腿夾枕。起牀時先側身→用手肘支撐起身→再下牀,避免平臥直起。牀墊不宜過軟,應選擇能提供足夠支撐的硬質牀墊,不是直接睡在木板上,可以在硬板牀上鋪墊5釐米至10釐米左右厚度的舒適墊褥。

第二鍛鍊核心肌羣。規律進行橋式、平板支撐、腹橫肌激活等訓練;控制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4的正常範圍內;日常規律適度運動,推薦游泳、快走、瑜伽、太極拳。

第三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戒菸以保護椎間盤營養供應;腰部保暖,避免受風受涼;避免危險動作,減少反覆彎腰、扭轉,杜絕蹺二郎腿。

另外,對於已經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說,無論是選擇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長期堅持正確的坐站臥姿勢、科學的核心肌羣鍛鍊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康復的基石,是預防復發、鞏固療效的終極法寶。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