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我他/癲癇症跟隨40年 學習獨立找幸福

獨立需要許多條件,是一門不好修的學分。圖/許瑞庭提供

沒有意外的生理過程,你我必定經歷生老病死,因爲醫療儀器的日新月異,各種對抗新病毒、腫瘤、疫情等藥物的研發,造就國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然而「長壽」好或不好,因人而異。

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是不爭的事實,加上少子化,於是你我不得不學習「獨立」,只是獨立往往需要許多條件的支撐,例如:身心健康、經濟自主、理財有道、社交能力佳等,於是不得不承認,我真的不夠獨立,「獨立」對我而言,真的是一門不好修的學分。

因爲罹患癲癇症,雖然藥物還算控制穩定,然而偶爾還是會發作,此慢性病早已如影隨形跟着我40年,但卻始終很難駕馭它,發作的時候害怕別人會看見,有時又希望有人能夠看見。

「害怕」是因爲擔心被「取笑」;「希望」是因爲期待被「協助」。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中間失去意識的那段過程,自己是無法「獨立」的,只能儘可能的要求自己「人格獨立」,每當身體有狀況時,適時的尋求協助但不依賴,「獨處」象徵着「獨立」而非「孤單」。

我有不少的興趣與嗜好,絕大多數的時候是自立自強的,只是再對照雷達圖,果真自己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性」,但願我這隻腦神經小部分發達的「好奇海豚」,可以探索到更多新的事物與科技, 獨立看到更多的幸福與美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