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新興投資十週年:三個關鍵詞詮釋來時路
2014年9月全國掀起“大衆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形成“萬衆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中國進入了“雙創”的新時代。與此同時,遠在廈門經濟特區的建發集團也在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站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如何通過投資來推動產業鏈的變革與躍遷,於是建發新興投資應運而生。
關鍵詞一:資產管理機構
健康的創投產業鏈是鏈接資本市場與創新創業企業的關鍵,包含以全國社保基金和險資爲代表的“資金方”、“LP/母基金”、以VC/PE爲代表的“GP投資機構”、“創業企業”和“資本市場”五大核心環節。其中市場化的母基金和結合中國特色、具備專業化投資管理能力的LP是創投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也是過去十年中國創投行業相對薄弱的環節。
在建發新興投資董事長王文懷看來,LP和GP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定位:GP主要承擔投資“看項目”的角色,而LP更多承擔的是資產管理機構“資金配置”的角色。從創立伊始,建發新興投資就堅持市場化LP的定位,十年來從未改變,從零開始不斷建立、完善專業的投資團隊,然後通過資金配置的方式把資本配置到GP投資機構和創業項目當中去。因此可以這樣概括總結——建發新興投資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地方國有企業培育出來的一個市場化LP,是一級股權行業的資金配置方。
在過去十年中,市場化LP/母基金這個羣體經歷了大起大落,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曾經極爲繁榮,其中的巨頭們更是在美股上市,管理鉅額資產,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一度作爲LP直接投資GP。隨着“資管新規”的落地和風險合規問題,這幾類市場化LP的數量和出資規模大幅縮減。市場化LP/母基金羣體的弱化是這幾年創投機構GP們募資難的核心癥結。
培育和發展“耐心資本”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金融資源的不斷投入和長線資金的持續供給,更需要培育一定數量專業化、市場化的LP/母基金機構。對此,王文懷呼籲國家、社會和其他資金方能夠重視這一環節的發展,培養更多專注於科技創新領域的專業化LP/母基金,希望政府和監管機構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通過專業化LP/母基金入市,進一步完善社保基金、養老金和險資等長線資金的投資政策,積極培育主動穩定的長期投資力量。
只有讓創投產業鏈的五個關鍵環節“資金方”、“LP/母基金”、“GP”、“創業企業”、“資本市場”都健全起來,才能推動以科技創新爲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在建立專業高效創投產業鏈的過程中,國有機構應該責無旁貸的承擔起關鍵作用,同時市場化的民營機構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王文懷認爲,有爲政府、有擔當的專業化國有資本機構,再加上市場化的資本機構三者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我國市場經濟多元融合的特點,才能最終順利推動以科技創新爲中心的高質量發展。
王文懷說:希望有更多像蘇州元禾辰坤、上海科創基金這樣的優秀同行出現,大家共同扶持優秀的GP,解決他們的募資難問題,也爲資金方的投資回報作出專業貢獻。
關鍵詞二:資本市場建設
資本市場是整個一級股權行業的基礎設施,也是創投行業生態鏈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從科創版的設立,到港股上市制度的不斷創新,建發新興投資在過去十年中能夠取得優異回報,也正是得益於資本市場的不斷改革完善。在十年的投資實踐中,王文懷認爲有三個方面對中國資本市場十分重要:
首先就是合規性。只有不斷規範資本市場的上市和流通制度,才能在資本市場逐步形成優勝劣汰,而不是劣幣驅逐良幣,才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給予投資者充分的信心去支持中國科創的發展。我們應該想盡各種辦法,不斷加強資本市場的規範性建設,包括對於中介機構責任的劃分更加明確,事後追責的力度不斷加大。
其次是不斷促進上市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科創含量。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大時代背景下,中國創投行業的歷史使命也正在發生轉變。特別是對國有資本而言,未來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財務回報,還要思考如何支持國家的科技自主創新。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方向越來越明確,無論是在投資界還是在產業界,以及各級政府,都已經形成了普遍性的共識——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真正優質的、生命力旺盛的科創企業,隨着時間的積累,它的資產價值也會越來越高,給股東創造的財務回報也會越來越好。服務國家戰略與盈利並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的。
最後是建設統一的資本市場。從發達市場經驗看,在統一的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採取了建立多層次的、暢通的資本市場結構、統一金融基礎設施、整合交易平臺與清算體系、促進產品與服務標準化等措施,促進了資本要素在更大範圍內的流動。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25年初印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的目標後,國內也正在統一制度規則、加速破壁清障。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包括通暢的IP0上市制度、理順的併購規則,以及合理的一級股權流動方式等方面的統一資本市場,資產的流動性更便捷,投資者的回報和信心也將大幅提升。
關鍵詞三:產業朋友圈
建發新興投資背靠大型綜合類投資控股集團的產業資源系統與品牌影響力,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多方鏈接,多元協作,攜手股權投資行業各方,打造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圈。關於產業生態圈的建設,建發新興投資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個方面就是產業的跨界交流與合作。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這些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技術,需要不同的認知和不同的配套資源支持,特別是當新的科技革命到來後,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被快速打破,跨界融合成爲勢不可擋的時代浪潮,比如AI和醫療產業的結合等,正在不斷誕生出強大的“新物種”。建發新興投資通過母公司資源以及不同產業中的被投GP和企業,主動打造跨界交流的各種場景,不斷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個方面就是一二級市場聯動。在一場半導體領域的一二級聯動閉門交流會中,有代表一級市場投資視角的多家投資機構,也有代表二級市場投資視角的多家投資機構,還有相關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家企業及生態圈的其它各方。像這樣的一二級聯動會,建發新興投資已經舉辦了多場,圍繞半導體、醫療大健康、新出海等多個方向,幾百位代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以及企業家羣體參會,爲各方帶來了不一樣的新視角和實踐經驗。
雖然組織活動費心勞力,但王文懷依然覺得非常值得:“一個科創企業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短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在這條企業生命的時間線上,有的投資機構早一點參與進來,有的投資機構晚一點參與進來,有的投資機構想不斷買入,有的投資機構想早日賣出落袋爲安。我們提前把二級市場跟一級市場資產持有者先創造一個場景,讓他們溝通交流,相互有認知、有信任,以後的交易就比較容易了。建發新興投資作爲資產配置方,要主動建設這個生態鏈,才能真正將資產的流動性做好,爲各方創造更好的流動性和收益。”
母基金週刊曾經做過一個“用數據發現真正耐心資本”的專題研究,建發新興投資在2014-2024這十年間投資機構的出資筆數上,高居LP排名前十。回顧過去十年,能夠持續在市場上活躍的LP必須擁有很強的資產管理能力,通過多元資產配置,降低整體投資風險,既可以獲得股權投資的相對高額回報,又可以在市場整體波動期間有更好的承受能力。但如何培育具備專業高效投資能力的資產管理公司一直是個難題,建發新興投資通過十年的努力,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展示了一份踏實且有力的答卷。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