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二代」想入手自家新案 4樓親友價俗百萬該買嗎?
▲有建二代自曝沒有接手家業,出社會後選擇從軍,近期考慮入手自家新案。(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年輕人買屋難,有建二代自曝沒有接手家業,出社會後選擇從軍,近期考慮入手自家新案,看上年底即將完工的地上5樓電梯公寓,不過想要的戶別隻剩4樓可選,爸爸願意從底價850萬元,直接開出親友價750萬元,讓他忍不住上網問網友,4樓價差100萬元,是否有便宜?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0/7年級小資女交屋險斷頭!央行限貸逼她多掏400萬 靠1招神逆轉
原PO在網路論壇《Dcard》PO文表示,家裡本身從事營造業,但他在出社會後選擇從軍,自家興建的地上5樓電梯公寓,共有10戶,預計今年底完工,附近有學校、家樂褔、ktv等,周邊又有山海景觀,不論自住、出租都相當適合,讓他萌生用軍人身分購屋的想法。
他透露,原本想要購買5樓右側戶別,但已被姐夫買走,他堅持買景觀較佳的右側戶別,該戶型只剩4樓可選,原本開價850萬元,不過他是家族購屋內部優惠價,降價到750萬元,讓他忍不住想上網發問,4樓相較其他樓層只少100萬元,真的划算嗎?
▲華廈、電梯公寓因樓高不高,各樓層價差不會很大。(圖/記者張雅雲攝)
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表示,華廈、電梯公寓因總樓層少,價差通常有限,除非是15樓以上大樓,可藉由高樓層、2~4樓的低樓層廣告戶等差異,創造出明顯價差。
實務上,華廈、電梯公寓因樓高不高,各樓層價差不會很大,以地上5樓的產品來看,5樓位於頂樓,購屋者普遍擔憂日曬與悶熱問題,雖然部分民衆對數字「4」存在忌諱,但從市場實務觀察來看,4樓已是次高樓,一般來說,4、5樓的定價策略不會有明顯價差。
蔡紹豪說:「像這種採光佳、景觀戶,又有家族優惠加持,價差100萬元,實際購屋成本相對划算。」加上原PO的家族建商背景與內部價格彈性,在當前市場氣氛情況下,具備不錯的入手優勢。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0/7年級小資女交屋險斷頭!央行限貸逼她多掏400萬 靠1招神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