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推進保險資金長錢入市! 原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出席中長期資金投資策略會:雙向奔赴重塑穩步上升走勢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監管近年來的重要工作方向。體量大、資金來源穩定、久期長的保險資金,被視爲中長期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4月11日深交所舉辦的中長期資金投資策略會上,原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介紹,我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截至2024年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約33.3萬億元。

資本市場對於保險資金入市敞開懷抱,保險資金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優質投資標的。

根據黃洪的邏輯,保險資金入市,能夠消化保險“天量資金”的配置壓力,讓資本市場發揮“蓄水池”的功能作用;保險資金入市可以依託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價值創造的功能,更好投資優質標的、增厚投資收益。

當下多部門正在積極推進長期資金長週期考覈政策文件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將會盡快推出。文件出臺以後,保險資金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將會全面建立,保險資金入市將迎來更多便利。

保險資產配置資本市場有硬需求

國內保險業快速蓬勃發展,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顯著提升。

保險資金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也面臨着日益嚴峻的資金運用、資產配置挑戰。

“從國際經驗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經歷約40年的利率下行期,甚至出現零利率、負利率現象。低利率雖然不利於保險資金運用,但卻有利於人身險保單銷售,表明低利率環境並未阻礙保險業發展,經濟發展、居民收入纔是推動保險業的最主要因素。”黃洪表示。

2024年,我國保險資金規模同比增速創近年來新高,預計未來還將維持中高速增長態勢。

根據黃洪分析,當下以債券爲主的固收類資產配置一直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盤,但低利率環境將持續對保險資金運用造成嚴峻挑戰,加之保險資金以往通過配置非標資產提高投資收益的路徑受限等,保險資金作爲大體量、長久期資金需要藉助資本市場轉化存量、吸收增量,以消化日益擴張的保險資金配置壓力。

利好保險資金入市的更多新規即將到來

根據黃洪介紹,得益於“924新政”後資本市場大幅反彈,2024年保險資金財務收益率和綜合收益率均同比有所提高,全年實現較好收益表現。

從配置比例看,保險公司大幅增配債券的同時,股票配置比例也有所提高,目前配置比例接近8%。

2024年,保險公司全年舉牌20次,主要集中在高股息、低波動的金融機構、公用事業等領域,同樣取得較好分紅回報。

“由此可見,在當前固收類資產收益下滑、風險不確定性上升背景下,通過資本市場尋找優質標的,尤其是‘類債股’標的,既能較好契合保險資金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也能通過相對穩健的權益類投資有效緩釋利差損風險。”黃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利好保險資金入市的更多新規即將到來。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今年1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國有保險公司考覈方式已經基本確定,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週期考覈,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覈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週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

吳清提到,對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着將每年至少爲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保險資金作爲長錢長投的重要力量,也將在資本市場重塑穩步上升走勢中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