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套現上百億 “中國巴菲特”郭廣昌真的缺錢了?

千億負債、減持套現、監管部門摸底調查......儘管“中國巴菲特”郭廣昌一再公開否認,但復星系“山雨欲來”的氣息仍在瀰漫。

復星醫藥、金徽酒、海南礦業、青島啤酒、永安財險……始於本月初,復星系的系列“賣賣賣”罕見大動作,激發了市場好奇心,直到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名爲《中國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和部分國企摸底與復星系企業往來敞口》的報道,其中稱“據知情人士,中國銀保監會近期要求商業銀行摸底復星集團的債務敞口”,更是直接把復星推上風口浪尖。

這也讓剛結束海外幾個月差旅回國、正在隔離中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坐不住了,起訴彭博社、嚴正聲明、報警……將這些“中傷”復星系的輿情視作惡意造謠、做空,並做出“堅決”迴應。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郭廣昌以頻密的併購投資,一直在擴充資產負債表,單單核心旗艦復星國際的總資產,2020年以來,即累計增加約1340億,然而如今這個由“中國巴菲特”郭廣昌所掌握的復星系,今年以來減持套現的動作,一直都沒有間斷。

如此密集且大規模的減持,也不免令外界懷疑究竟是“投退平衡”,還是應對危機?

24年來首次減持,真的缺錢了?

復星系的減持引起最大輿論風波的,就是在9月初對於復星醫藥的拋售,根據公告和減持當天的股價顯示,復星高科技這次減持將能夠套現約32億元,而對於減持的原因,公司迴應稱是自身經營計劃需要。

要知道自從復星醫藥1998年上市以來,復星高科技不僅連續持股24年,還曾對復星醫藥進行了6輪增持,多年來從未賣出過一股,如今卻減持套現超30億元。

更讓外界不解的是,復星高科技這一次對復星醫藥的減持其實發生在“低位”,自從去年8月底復星醫藥的股價突破90元大關之後,隨後就開始了一路下跌,截至9月19日收盤,股價暫報32.19元/股,較去年8月的最高點91.13元/股跌超64.6%,市值蒸發1400多億。

由此可見,復星高科技減持的時間點,顯然不太划算,更重要的是,復星醫藥才完成定增,7月末,復星醫藥宣佈完成一輪定增,發行價格爲42.00元/股,總募資44億元,10家機構參與其中,將自身負債率降至50%以內。

“短時間內一增一減,這樣對股價打擊很大,容易得罪參與定增認購的股東”,有業內人士直言,減持後不會動搖復星的控制權地位,但是剛增發立刻減持,資本市場很少見。

這也是復星高科首次減持復星醫藥,頗爲罕見,一度引發市場對復星缺錢的猜疑,而除了對復星醫藥的減持之外,僅僅是在9月份復星系“賣賣賣”的頻率就有明顯加快。

9月初,復星系旗下的上市公司豫園股份突然發佈公告表示將會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出售金徽酒13%的股份,交易總價近20億;與之在相同時間點被出售的還包括招金礦業的股份,總價預計突破40億元。

實際上,復星系的減持從年初就已經開始,2月19日,海南礦業發佈公告稱復星產投已經減持完成,套現2.66億;4月,復星國際宣佈,集團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Miracle Nova(UK) Limited作爲賣方,作價7.4億美元出售Miracle Nova I(US)全部股權;5月又清空了青島啤酒的股份,套現達41.4億港元;6到7月分別減持中山公用、泰和科技,套現近10億;8月中旬,甚至還有消息傳出復星集團將要出售廣州復星國際中心主塔。

據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通過減持,復星系已經及擬減持旗下公司股份的套現規模或超過百億元。

從3.8萬到8500億

而復星系過去30年的故事,是郭廣昌拿着3.8萬元創業,將復星總資產擴大至8500億元的故事。

公開信息顯示,1967年,郭廣昌出生於浙江東陽,1985年,他考取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92年,是郭廣昌事業轉折點。春潮涌動,郭廣昌果斷放棄出國留學,與校友樑信軍共同出資3.8萬元創業,成立一家小公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

這一年,郭廣昌25歲,樑信軍24歲,也正是在這一年,郭廣昌通過爲元祖、太陽神、樂凱膠捲等公司做市場諮詢,掙到了100萬元。

有了資金,郭廣昌開始壯大隊伍,又拉校友汪羣斌、範偉、談劍入夥,組成復星“五劍客”,公司更名爲“復星”,業務重點逐漸轉向以基因工程爲主體的現代生物醫藥,五人中三人畢業於遺傳工程學,復星做生物製藥有天然的優勢。

創業第三年,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將課題轉化成了成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復星高科技公司也成爲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這也是復星介入生物醫藥產業的第一步。

1998年,對郭廣昌而言,是一個新起點,改制後的復星實業更名爲復星醫藥,成功登陸A股市場,募資3.5億元,復星醫藥算得上是郭廣昌的基業,直到如今,仍然是復星系主力產業。

此後,郭廣昌很快認識到資本市場的無窮魅力,不斷開始“買買買”,2001年,復星系收購了“老八股”之一的豫園商城(即現在的豫園股份);2003年收購了南鋼股份,成就了中國股市第一個要約收購案;2007年投資9億元,合資擁有了2.2億噸儲量的中國第一大富鐵礦——海南礦業......

復星醫藥的國際化也一同跑馬奔騰,先後收購了法國老牌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美國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英國百年足球俱樂部狼隊、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核心資產爲Fidelidade)、德國私人銀行H&A……

2007年,集衆多產業於一身的復星國際登陸港股市場,募資128億港元,成爲當年香港聯交所第三大IPO,郭廣昌持股比爲58%,這一年,郭廣昌登上了福布斯2007年富豪榜,身家達362.3億元,成爲上海新首富。

據界面新聞統計,“復星系”在三地資本市場上共參股、控股上市公司共35家,總市值8517.86億元人民幣,直接控制市值1804.74億元。

另據時代數據統計,2012年以來,復星對外投資勢頭兇猛,2016年全年,復星累計投資104次,對比2012年,增長幅度達593.3%,2019年、2020年復星投資的腳步略微放緩,2021年再度加快投資腳步,投資數量回升,相較以往,2022年則以“賣賣賣”爲主。

“買買買”模式,爲何突然成“賣賣賣”,郭廣昌及復星系是真的缺錢了嗎?

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針對復星集團股票近期遭大舉拋售情況,請你企業梳理與復星集團合作情況,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日前,北京市國資委一則要求市管企業梳理和復星合作的通知在網絡流傳。

9月13日,復星集團迴應稱,經向北京國資委問詢,獲悉這一調研是北京國資委系統的一項日常信息蒐集工作,沒有任何針對性,目前,復星在北京各項業務發展正常。

那麼,復星國際的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復星國際2022年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復星國際總債務爲2611.1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近240億元,復星稱這是由於集團各板塊業務拓展導致債項增加。

對於外界盛傳的復星6500億債務壓頂,第一財經指出,這包含了旗下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的負債,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企業的債務,而2600億債務中,則包含了豫園股份和復星醫藥等並表子公司的債務,真正屬於復星國際的債務爲1000億元,相對應的總資產有2700億元,並不存在較大的償債壓力。

上半年,復星國際利息淨開支爲51.25億元,較去年同期付息有所增加;平均債務成本爲4.5%,在企業借款中處於較好水平,這也表明,其付息債務規模在2300億元左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復星利息開支分別爲98.88億元、95.18億元、95.38億元,平均債務成本分別爲5.06%、4.80%和4.6%,相對平穩。

截至6月末,復星國際總債務佔總資本比例爲56.8%,較去年末上升3個百分點,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這一指標分別爲53.5%、54.3%和53.8%,在融資來源方面,6月末,復星國際現金及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爲1176.54億元,尚未提用銀行信貸總額爲1513.06億元。

不過,復星系壓力仍有,今年上半年,復星國際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97億元,同比下降33.61%;復星醫藥實現的淨利潤爲15.47億元,同比下降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