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部分負擔收入佔比低 學者籲調高徵收比率

消基會前董事長及執行董事吳榮達(左)、陽明交大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黃心苑(中),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羅紀瓊(右),以「健保財務永續的關鍵因素」爲題進行議題討論。記者李青縈/攝影

健保實施即將滿30週年,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今特別主辦「健保30永續研討會」,歷屆健保署長共襄盛舉。在健保財務收入面改革部分,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羅紀瓊表示,應該調升部分負擔徵收比率,並且與商業保險合作增加民衆保障。

消基會前董事長及執行董事吳榮達、陽明交大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黃心苑,與羅紀瓊以「健保財務永續的關鍵因素」爲題在健保30永續研討會中討論。

吳榮達表示,健保問題盤根錯節,財務有限下,若以「量入爲出」的角度來看,可能會發生虧待醫療人員、報酬給付不足等狀況,進而造成護理師人才流失。若以「量出爲入」來看,慾望無窮加上政策性出出,健保給付項目不斷擴充,就得要增加保費。如何在兩者平衡下形成社會共識,健保問題纔有機會解套。

爲解決健保財務問題,許多專家提出以商業保險補位健保,或作爲「第二層健保」。羅紀瓊說,商保由民間公司,以營利爲目的推動,勢必要求主導性,而健保以民衆醫療需要爲基礎,兩者如何合作,必須審慎規畫,以社會保險精神,設法提升誘因,讓商保業者願意加入。

羅紀瓊表示,健保永續關鍵因素是財務穩健,必須由開源、節流二方面着手,提升部分負擔是可行方向之一,政府雖已收取部分負擔,近期也調升收費比率,但2023年實際收到的部分負擔費用,約481億元,僅佔健保總額比率6.8%,與日本部分負擔佔比30%相比,明顯偏低,應考慮調升徵收比率。

另,國際社會變遷快速,從全球化當道,近期氛圍變成保護主義盛行。羅紀瓊提醒,國內產業結構因保護主義面臨變化,健保財源如何充足、穩定,並避免資源錯置,必須審慎檢視,健保總額制實施20餘年,但大餅有限「連胖子都變苗條」,政府嚴加管控支出,也對醫療生態造成影響,「應檢討是否要持續實施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