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專訪石崇良:避免年輕世代負擔 討論補充保費
聯合報今天推出「健保三○─永續還是大限」報導,提及高齡人口增加與少子化,未來年輕世代保費加重,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勞動人口降低,勢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一般保費收入。記者蘇健忠/攝影
聯合報今天推出「健保三○─永續還是大限」報導,提及高齡人口增加與少子化,未來年輕世代保費加重,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指出,隨着勞動人口降低,勢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一般保費收入,衛福部將討論提高補充保費率與扣費上限,並修法納入其他非薪資的收入。
石崇良指出,國內十五至六十四歲勞動人口於二〇一五年達到一七三七萬人的高峰後,逐年降低,速度超過人口老化,而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增加,無法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一般保費收入,讓年輕人承擔人口高齡化的結果,勢必要增加收入來源,以爲因應。
石崇良指出,健保收入來源爲一般保費、補充保費及其他稅收來源等政府挹注,其中一般保費佔百分之七十五、補充保費佔百分之十,其他稅收來源等政府挹注佔百分之十五。
健保補充保費來源包括兼職、獎金等勞務所得,以及利息、租金等資本利得,目前補充保費費率百分之二點一一,扣費上限一千萬元。石崇良說,將討論還有哪些資本利得可以納入,並從費率、扣費上限進行檢討。
石崇良指出,健保經費來源目前有煙捐、煙稅,甚至健保法規定有酒捐,但目前酒捐尚未開徵,未來是否從空污費、碳費中挹注,或像是其他國家從消費稅挹注等,將由政府進行研議。
房屋買賣等資本利得是否也要納入補充保費?石崇良說,這涉及修法,可以在修法時開放討論,就健保角度來說,當然希望收入愈多愈好,但也要考量經濟發展、責任義務的配適性等,不會有「一條牛剝好幾層皮」的做法,目前還在討論中。
石崇良期望,未來先訂出健保總額,再決定健保費率,且總額不需立法院審查,以降低政治干擾,讓付費者、醫療服務提供者、專家學者等在健保會充分討論。對於依家戶總所得計算收取健保費,涉及稅制、就源扣繳等,在繳交健保費的公平性上恐有困難,需要思考與設計。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健保補充保費來源包括兼職、獎金等勞務所得,以及利息、租金等資本利得,目前補充保費費率百分之二點一一,扣費上限一千萬元,將討論還有哪些資本利得可以納入,並從費率、扣費上限進行檢討。記者蘇健忠/攝影
專家指出,全民健保開辦卅年,高齡人口增加與少子化,未來年輕世代保費加重。圖爲病人推進醫院開刀房,護理師幫病人蓋上被子。記者邱德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