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在大馬蘭卡威航展奪C位 印尼出現檢討軍購法國陣風訂單
▲馬來西亞第一副總理觀看殲-10CE戰機模型。(圖/翻攝中新網)
軍武中心/臺北報導
印巴衝突引發的空戰,正影響東南亞的軍火交易。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展的中航工業展區,殲10CE戰機位於C位,受到衆多「關愛的眼神」。另外,印尼國會已呼籲,應重新審查軍購81億美元「陣風」(Rafale)戰機案。不僅如此,原計劃採購80架陣風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傳出有意減少架次。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戰機。(圖/翻攝自X/Defence Pakistan)
5月7日,南亞地區爆發了一場引發國際關注的空戰。巴基斯坦空軍在中國製造的殲-10CE戰鬥機支援下,擊落多架印度空軍戰機,包括法國制「陣風」(Rafale)與幻象-2000(Mirage-2000)。
巴基斯坦在贏得勝利後,至少1200名身穿白衣的巴基斯坦人,擺出人海方陣,拼出殲-10 的圖形,同時還有另一批人,拼出了「THANK YOU CHINA」。
這場空戰無疑改變南亞格局,同時也對國際軍火市場迅速產生衝擊波,尤其是在印尼的「陣風」採購案上掀起了巨大波瀾。
港媒《南華早報》近日報導,印尼原定於2022年與法國簽署合約,以81億美元的高額軍費購買42架「陣風」F4型戰鬥機,期望以此完成空軍現代化。但印巴空戰中的「陣風」表現卻令印尼國會和輿論深感不安。
根據巴基斯坦公佈的數據,至少3架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在超遠距離作戰中被殲-10CE搭載的霹靂-15導彈擊落,而印度方面則對此保持否認。然而,隨着殘骸影像、飛行員傷亡紀錄等證據的逐步曝光,空戰結果幾乎已成事實,並使「陣風」的性能遭到重大質疑。
對印尼而言,這場空戰的結果帶來了巨大的戰略衝擊。印尼支付的每架「陣風」單價約1.9億美元,雖低於印度採購價(約2.4億美元),但仍遠高於巴基斯坦採購的殲-10CE(僅約5,000萬至6,000萬美元)。價格的懸殊差距與性能表現的落差,使印尼輿論開始質疑這筆交易的合理性。
除了價格因素,「陣風」的體系整合問題也成爲印尼重新審視的核心。印尼空軍目前的裝備來源涵蓋美、俄、英、巴西等多國機型,2022年之前計劃購買俄羅斯的Su-35戰鬥機,但因俄烏戰爭及國際制裁壓力而轉向法國「陣風」,這些「八國聯軍」導致數據鏈不通、通信協議不兼容等問題,使指揮效率大打折扣。而「陣風」的引入,意味着印尼需要再構建一套新的作戰體系。
目前,印尼並未正式取消與法國的合約,但國防單位已啓動審查程序。分析指出,印尼此舉可能是爲爭取更有利的條件,例如技術轉移或後勤支持,也可能反映了軍方內部對採購方向的戰略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改購中國殲-10CE的呼聲正在浮現。殲-10CE不僅價格低廉,交付週期更短,且印尼作爲中國武器的既有使用者,雙方已有合作基礎。如果印尼選擇殲-10CE,將大幅降低整合難度,同時提升空軍的作戰能力。
印尼的「陣風」風波並非孤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原計劃採購80架「陣風」,但事件爆發後傳出有意削減訂單規模。埃及也曾因西方制裁轉向「陣風」,如今可能重新考慮中制戰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埃最近還一同進行「文明之鷹-2025」空軍聯合演習,中國不遠千里,派出運-20,除載運武直-20外,還與埃及軍機表演空中加油,殲-10C更與埃及的米格-29M同框,甚至還有埃及飛行員坐上殲-10S,直接零距離體驗殲-10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