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誠信費”,收緊“免面籤”,“簽證新規”讓美旅遊和教育界叫苦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卓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根據特朗普政府最近頒佈的“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項條款,赴美遊客將在現有簽證費的基礎上額外繳納至少250美元的“簽證誠信費”。除了加收“簽證誠信費”,美國國務院還宣佈了調整簽證面談政策等其他新規。一些批評人士將此解讀爲美國對入境政策的收緊。美國旅遊、留學等相關產業人士認爲,美國簽證新規將給相關產業帶來重要影響,可能讓不少潛在遊客或留學生“望而卻步”。
可退還的保證金?
據CNN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設立“簽證誠信費”意在“助力政府強化移民執法、遏制簽證逾期逗留以及爲邊境安全提供資金支持”。這項變更的相關細節將在國務院的簽證信息頁面上公佈。
在2025財年,“簽證誠信費”的初始金額設定爲250美元或“國土安全部部長依據規定確定的金額”,以較高者爲準。後續金額每年將依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進行相應調整。
“簽證誠信費”適用於所有需要非移民簽證才能進入美國的旅客,涵蓋遊客、商務旅客、國際學生以及其他臨時訪客。來自澳大利亞、日本和許多歐洲國家的遊客,根據免籤政策無需簽證即可入境。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2024財年,美國簽發了近1100萬份非移民簽證。
美媒稱,這項費用將在簽證簽發時繳納,且不能豁免。但遵守簽證條件的旅客可以在完成行程後申請退款。
據《哥斯達黎加時報》報道,“簽證誠信費”的退還條款僅限於簽證到期且符合所有簽證條件的簽證持有人,包括不得非法工作、不逾期逗留以及正確處理簽證狀態變更或延期等。如果不符合退還條款,資金將存入美國財政部的一般賬戶。
美國CNBC網站稱,數據顯示,大多數簽證持有者遵守簽證條件。在2016至2022財年間,1%—2%的非移民訪客在美國逾期居留。
休斯敦雷迪·諾伊曼·布朗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移民律師史蒂文·A·布朗將這筆費用描述爲“可退還的保證金”。“很難說清楚收取費用的目的。”布朗表示,一般來說,入境相關費用用於支付審理或簽發簽證。但他稱,“在不出現逾期停留或簽證違規的理想情況下”,退款條款或許意味着所有收取的費用都將被退還。不過,他建議客戶將該費用視爲不可退還。“如果能拿回錢,那固然很好。但通常從政府拿回錢是比較困難的。”
CNN稱,制定“簽證誠信費”政策的美國國土安全部尚未提供有關退款流程或該政策實施的具體細節。
美國旅遊協會對CNBC網站說,“法案指示國土安全部收取這筆費用,但國土安全部並不負責簽證的申請、簽發或續簽流程,那麼國土安全部該如何收取這筆費用呢?”對此,國土安全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簽證誠信費需要跨機構協調才能實施。”
“一次巨大的倒退”
據CNN報道,美國旅遊協會稱,“收取‘簽證誠信費’是一次巨大的倒退。”該協會政府關係高級副總裁漢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筆至少250美元的費用,爲國際遊客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這項費用將使赴美旅遊的“前期成本”增加144%。漢森表示:“即使理論上可以退還,但複雜程序和額外成本也會讓遊客望而卻步。”
CNBC稱,由於許多簽證有效期爲數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僅有少數人會申請償還”。此外,“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國務院需要數年時間來實施償還流程。鑑於此,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在2025財年至2034財年期間,實施這項條款將增加收入並減少289億美元的赤字。
布朗認爲,“簽證誠信費”對B類簽證持有者(即短期旅遊和商務旅客)以及國際學生的影響可能更大。“對於B類簽證持有者來說,他們或許不願意在旅行費用上額外增加250美元。”他說。
《哥斯達黎加時報》稱,“簽證誠信費”大幅提高了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和巴西等拉丁美洲國家旅客的入境成本。根據新條款,B1/B2旅遊和商務簽證費用將從185美元上漲至435美元,這將波及衆多計劃赴美探親、商務旅行或短期停留的拉丁美洲人。
報道稱,該費用將於2025年10月1日,即美國新財年開始時生效。考慮到2026年世界盃足球賽預計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美國,這一時間點引發擔憂。許多拉丁美洲申請人需要儲蓄數月才能支付簽證費用,而額外成本可能會打消他們的旅行計劃。
《哥斯達黎加時報》還舉例稱,在墨西哥,每年有數百萬申請人尋求美國簽證用於家庭團聚和跨境旅遊,這一費用可能會加劇這些人的經濟負擔。在阿根廷,該國正應對高通脹,簽證費用上調可能會給民衆假期安排或商業機會造成阻礙。在中美洲地區,該費用加劇了美國簽證申請時間長和案件積壓問題。
簽證費用增加無疑將令美國入境旅遊雪上加霜。據美國《時代》週刊報道,截至今年4月,到美國的海外遊客人數同比下降了2.5%。根據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的估算,今年美國旅遊業將損失125億美元,也有人認爲損失可能高達290億美元。
專家:折射出美對外政策中的排外傾向
除設置“簽證誠信費”,美國政府近期還出臺了數項簽證新規。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美國使領館將實施更嚴格的簽證面談政策,此調整將於9月2日生效。按照新規,大多數非移民簽證申請人需參加面談,14歲以下兒童及79歲以上老人也不再享受豁免。報道稱,此舉預計將影響大量計劃赴美的遊客、學生及商務人士,凸顯美國國務院對簽證審查和安全檢查的重視。弗吉尼亞州的移民律師事務所AK Poku Law相關負責人認爲:“這一變化將導致美國使領館預約等待時間延長、申請積壓增多。”
美國教育媒體The PIE報道稱,受美國5月27日突然暫停國際學生簽證面談預約等因素影響,2025年5月,美國F-1國際學生簽證簽發量同比驟降22%。相關教育機構表示:美國簽證發放大幅下降引發廣泛擔憂。
拿到簽證也不意味着能入境美國。印度《商業標準報》稱,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規定,簽證只是允許外國公民前往美國入境口岸並申請入境許可。最終決定權在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官員手中。美國政府表示:“如果他們懷疑旅客試圖以未經授權的目的入境,例如未經授權工作或停留時間超過允許時間,即使持有有效簽證,他們也可以拒絕入境。”CBP官員甚至會檢查外國入境旅客的社交媒體。在多名歐洲旅客在美國邊境被拘留後,包括英國和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都更新了赴美旅行建議。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方推出的“簽證誠信費”等一系列政策可能會逐步削弱國際學生、學者及遊客的赴美意願。同時,所謂“簽證誠信費”及簽證政策的頻繁變動,折射出美國當前對外政策中日益凸顯的排外傾向。這不僅引發了計劃赴美旅遊、求學與創業羣體對潛在歧視風險的擔憂,更導致部分人羣對是否赴美產生猶豫甚至改變行程安排。美國傳遞出的信息表明,其甘願成爲“堡壘國家”,癡迷於保護主義政策,拒絕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正逐漸成爲人文交流進程中的破壞者。從長遠看,此類政策變動無疑將對美國的國際商務往來與人才交流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