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重建 溫暖啓航
今年年初,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黨中央的深切關懷與全國人民的熾熱心意,瞬間化作跨越千山萬水的暖流,涌向珠峰腳下的雪域高原。
面對災害,日喀則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齊心協力抗震救災。抗震救災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場規模空前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已在廢墟上展開,共同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共克時艱的壯麗讚歌。
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個民族、5.4萬餘名建設者與志願者,操着不同鄉音迅速集結,組成一支浩蕩的建設大軍。兩百多個日夜後,8月15日,2578套安全舒適的新居拔地而起,12139名受災羣衆入住新家,在“世界屋脊”上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精神。
“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定日縣民宗局局長普布加拉說,“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每一條戰線、每一個環節,要讓民族團結進步的根基在重建中越扎越深,爲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凝聚起磅礴力量!”
走進拉孜縣繁忙的工地,耳畔是獨特的“多民族交響樂”。藏語的悠長、“川普”的爽脆、“甘普”的渾厚奇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同民族的工友們頭挨着頭,聚精會神地研究圖紙,手把手地傳遞工具,合力攻克技術難關。“交流?眼神和手勢就夠了!心往一處想,哪有什麼語言牆?”來自四川的鋼筋工劉師傅抹了把額頭的汗,爽朗的笑聲裡滿是自豪。
地動山搖的瞬間,哈尼族幹部、定日縣措果鄉黨委書記蔣進忠沒有絲毫猶豫,帶領黨員突擊隊衝向了搖搖欲墜的最危險處。如今,災後恢復重建的工地上,他依然步履不停、沙啞着嗓子協調解決各種難題。望着眼前漸成規模、整齊排列的新居,蔣進忠疲憊的臉上終於舒展開欣慰的笑容:“當看到羣衆撫摸着嶄新的門框,眼含熱淚卻又笑得那麼燦爛,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拉孜縣彭措林鄉謝雄村的鋼筋加工區火花四濺。漢族老師傅陳正全那雙佈滿歲月痕跡的黝黑大手,穩穩地抓在藏族小夥格桑次仁略顯生澀的手背,耐心地引導着鋼筋彎折的角度和力道。“你看,鄉親們總惦記着我們,熱乎乎的甜茶、香噴噴的酥油茶,還有自家做的點心,時不時就送過來……在這裡,我們不分彼此,互相搭把手,互相依靠着,可不就是實實在在、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嘛!”陳師傅的話語樸實,卻暖人心脾。
在定日縣森嘎村的工地上,上海建工項目部的漢族黨員徐松濤有份特別的牽掛。他親手種下的一棵楊樹苗,成了他每日收工後的必訪之地。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培培土、澆澆水。徐松濤凝視着這抹新綠,對身旁的工友說:“看,它紮下根了,長得多精神!這不正像我們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嗎?在黨的溫暖陽光下,根連着根,心貼着心,就在這雪域邊疆,一起紮根、一起成長、一起共享繁榮昌盛!”
在定日6.8級地震災後重建民房首批入住儀式上,定日縣長所鄉森嘎村村民們手捧象徵最高敬意的潔白哈達、醇香四溢的青稞酒、裝滿五穀寓意吉祥的“切瑪”盒,眼中滿是感激的淚水,將這份最深沉、最質樸的謝意,獻給眼前這些用雙手爲他們重建家園、勝似骨肉至親的恩人。
各族羣衆手挽着手,共同登上了他們親手建設的新家屋頂。擡頭仰望,湛藍如洗的晴空下,鮮豔的五星紅旗獵獵招展!剎那間,發自內心的、無比開懷的笑聲匯聚在一起,衝破雲霄,響徹雪域——那無數個日夜用汗水、用信念、用真情澆築的情誼,昇華爲新時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最恢宏、最動人的壯麗樂章!(扎西頓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