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攜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打造臺灣中草藥研發廊道

17日嘉義市長黃敏惠代表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簽訂合作備忘錄。(呂妍庭攝)

17日嘉義市長黃敏惠代表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簽訂合作備忘錄。(呂妍庭攝)

嘉義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局處長出席簽約記者會。(呂妍庭攝)

在各界見證下,嘉義市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完成MOU簽署。(呂妍庭攝)

在嘉義大學串連、促成下,「大嘉義中醫藥產業聯盟」成形,並積極爭取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嘉義設分部,17日嘉義市長黃敏惠代表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5年將以嘉義市爲中心,打造臺灣中草藥研發廊道,共同促成中醫藥產業發展。

由嘉義大學及臺灣中藥臨牀學會共同籌組的「大嘉義中醫藥產業聯盟」,日前纔在嘉大召開第一次聯盟會議,嘉大校長林翰謙表示,大嘉義地區是臺灣中草藥主要栽種區域,未來阿里山脈下的嘉義大學林場將以高、中、低海拔的綜合地理條件,培育本土藥用植物種苗,同時結合周邊衆多生技公司、藥廠和中醫醫療單位,串連產官學研,促進中醫藥產業創新加值及優化,而爭取中醫藥研究所設南部分部更是目標之一。

今17日是國醫節,也是中醫師節,在嘉大牽線下,市府攜手中醫藥研究所簽訂MOU,蘇奕彰表示,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將與嘉義市政府透過4項合作內容,共同推動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包含協助在嘉義市設立基地,推展嘉義地區中草藥種植與中醫藥研究發展;結合雲嘉南中草藥農業、生技製藥產業與中西醫療體系,推動中醫藥產業鏈整合;推動中醫藥在健康管理、預防醫學及養生保健、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發展中醫藥產業鏈相關人才與團隊培養之合作。

蘇奕彰強調,未來5年將以嘉義市爲中心,打造臺灣中草藥研發廊道,爲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成中西醫合作,讓臺灣中醫藥技術站穩國際舞臺。

黃敏惠表示,嘉義市具有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可以協助國家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在地理位置上有北迴歸線23.5度經過,擁有獨特的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也位於阿里山山腳下,垂直海拔高度變化大,是中草藥多元種植的最佳實驗場域。

黃敏惠說,鄰近有可廣大種植中草藥的嘉義縣和雲林縣,以及國內中藥廠密度最高的臺南市,嘉義市具有絕佳樞紐位置,對於區域、產業的整合,無論從研發到出產,嘉義市將扮演臺灣中醫藥產業至關重要的角色。

黃敏惠認爲,嘉義市醫療資源密度全國第一,是鄰近縣市醫療就醫的中心,同時擁有產業服務等優勢,在研究上,嘉義大學是農業起家,有深厚的農學與中草藥研究基礎,且跟鄰近醫院均有良好密切的合作關係,現已成立醫學院籌備處,並設立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中心,去年也和中醫藥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都是發展產業的利基。

今包括立委王美惠、林翰謙、嘉義市中醫師公會陳三元、臺灣中藥臨牀學會蘇超麒理事長等產官學研民代表出席,一同見證雙方將在中草藥種植、中醫藥醫療照護與研究及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強合作關係,林翰謙透露,嘉大花了幾年時間努力串連各方資源,期待建立起臺灣中草藥研發廊道,並朝設中醫藥研究所南部分部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