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鐵路高架最後拼圖 「水上車輛基地」逐步成形
嘉義市鐵路高架工程最後一塊拼圖「水上車輛基地」,鐵道局臉書公佈最新空拍影片,展示這座兼顧交通運輸、生態保育與低碳發展的新基地,如何一步步從荒地走向成形。記者魯永明/翻攝
嘉義市鐵路高架工程進入關鍵階段,最後一塊拼圖「水上車輛基地」2024年動工整地以來,已經施工超過半年。鐵道局臉書公佈最新控拍鳥瞰影片,向外界展示這座兼顧交通運輸、生態保育與低碳發展的新基地,如何一步步從荒地走向成形。
水上車輛基地預定2028年4月完工,基地面積超過22公頃,相當於37座足球場。雖然仍處於施工初期,但輪廓已逐漸浮現。基地內將設置29股夜間停留線、16股檢修及調度線,並規劃20棟建築物,包括檢修庫、材料倉庫、車輪車牀工廠及辦公設施。未來將成爲列車保養、洗車與檢修的重要據點,提升嘉義鐵路營運效率。
鐵道局說,水上車輛基地施工過程並非一帆風順,7月6日丹娜絲斯颱風及隨後西南氣流帶來強降雨,導致工區大範圍積水,一度全區淹沒。工程團隊緊急搶排積水,確保機具與建材安全,雖然進度受到考驗,但仍展現強大韌性,快速完成重整,讓工程持續推進。
鐵道局表示,水上車輛基地不僅是交通建設,也是一座融合環保與防災功能的智慧園區。設計上導入綠建築理念,規劃6.8公頃生態保育區,以生態工法設置滯洪池,並種植千餘棵臺灣原生喬木,不僅能在豪雨時發揮滯洪減災效果,更打造出生態棲息的綠色空間,猶如「秘密花園」。
影片中可見工程團隊如何在一片空地上逐步打下基礎,展現建設背後的努力與堅持。鐵道局強調,每次災後修復都是未來安全營運的保障,而施工過程的點滴,正是這座基地誕生與成長的珍貴紀錄。隨着工程持續推進,水上車輛基地將爲嘉義市鐵路高架化計劃完整句點,不僅改善鐵路運輸效率,也兼顧城市永續與生態環境,成爲嘉義交通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嘉義市鐵路高架工程最後一塊拼圖「水上車輛基地」,鐵道局臉書公佈最新空拍影片,展示這座兼顧交通運輸、生態保育與低碳發展的新基地,如何一步步從荒地走向成形。記者魯永明/翻攝
嘉義市鐵路高架工程最後一塊拼圖「水上車輛基地」,鐵道局臉書公佈最新空拍影片,展示這座兼顧交通運輸、生態保育與低碳發展的新基地,如何一步步從荒地走向成形。記者魯永明/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