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AI+智慧農業”激活現代農業發展新引擎

張應隆、時勝藍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嘉興海寧市馬橋街道的“萬畝方”智慧大田,在田間的智慧農業監測站裡,記者看到,孢子捕捉儀、土壤檢測儀、智能蟲情測報儀等先進設備有序運行,猶如一支訓練有素的科技“戰隊”,時刻守護着農田的健康。

“這個孢子捕捉儀就像農田的‘偵察兵’,能夠主動捕捉空氣中的病原菌孢子。”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紹程向記者介紹,有了它,就可以通過高倍顯微鏡與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快速精準地識別病蟲害種類。一旦發現異常,系統會結合大數據分析發病趨勢並提前預警,大大提升了病蟲害防治效率。“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根基,土壤檢測儀能實時檢測土壤的酸鹼度、肥力、溼度等多項指標。”王紹程告訴記者,他們可以根據檢測儀的數據,爲農作物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就像給它們‘私人定製’營養套餐一樣。”

此外,智能蟲情測報儀、互聯網殺蟲燈等其他田間科技設備也各有先進的功能,而所有這些功能產生的數據最終都匯聚到了馬橋“萬畝方”未來農場的智慧系統中。在農場的控制室內,巨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着土壤溼度、環境溫度、光照強度等各類數據,這些數據均來自分佈在田間的衆多傳感器,如同農田的“神經元”,將關鍵信息實時傳遞彙總,爲精準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點擊屏幕上的一個按鈕,系統便立即調出了某片農田的實時畫面,並自動生成土壤分析報告。“我們的系統不僅具備實時監測土地狀況、記錄飛蟲並拍照留存的功能,還藉助AI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爲土地改良、種植規劃量身定製個性化方案。”王紹程介紹,“比如,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系統會推薦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和施肥方案;根據氣象數據,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災害天氣,並給出應對措施。”

系統的AI智能問答功能更是一大亮點。記者嘗試着對系統提問:“水稻出現稻瘟病該如何防治?”系統迅速給出了詳細的防治方法和用藥建議,如同農戶的“貼身農業專家”,隨時解答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近年來,隨着嘉興農業現代化不斷髮展,智慧農業水平也同步迭代升級。通過與衆多科研機構合作,嘉興各地將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爲實際生產力。在全省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發佈的10個2025浙江省“人工智能+農業”實踐案例中,嘉興市選送的海寧“萬畝方”智慧大田和平湖“AloT蔬菜全自動化水培種植”案例成功入選。

相比海寧的“萬畝方”智慧大田,平湖“AloT蔬菜全自動化水培種植”案例更專注於全自動化的水培種植系統。據介紹,這套系統由紮根平湖市農開區(廣陳鎮)多年的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積累,公司自主研發的AIPaaS系統涵蓋25億多條農業種植數據。“這套系統能自動判斷蔬菜生長狀態、提醒採收、自動檢測害蟲種類及數量、輸出植保方案、自動識別克重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這個聰明大腦的數據支撐,“種植小白”都能變成“懂行專家”。

嘉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嘉興市已累計培育數字農業工廠63個、未來農場7個。下一步,嘉興將持續深化智慧農業“百千”工程,將智慧農業作爲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以智慧農業賦能產業更興、鄉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