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新焚化廠 拚提前1年完工

嘉義市湖子內環保用地,至去年3月打包垃圾暫置量已達8761.2噸,嘉義市審計室要求環保局研議具體清理機制,以利堆置垃圾的去化。(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市推動「綠能永續循環園區」計劃,採BOT方式新建日處理量500公噸的焚化廠。但因近年舊焚化爐歲修期間,無法焚燒的垃圾全打包暫置在湖子內環保用地,至去年3月暫置量已達8761.2噸,加上舊爐焚化效能持續遞減,新廠啓運時間又訂在2029年,嘉義市審計室要求市環保局應研議具體應變機制。對此,環保局迴應,BOT廠商將力拚提前1年完工,另今年已用各種方式去化打包垃圾,暫置量逐漸下降中。

審計室指出,嘉義市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人每日一般廢棄物產生量逐年上升,去年更高居全臺第一;但既有垃圾焚化爐營運迄今20多年,運轉效能下降,近10年垃圾進廠量從7萬8468噸,到去年減至6萬8506噸,平均日垃圾進廠量已從214噸減少到184噸。

爲強化處理效能,環保局定期歲修,並把垃圾打包,以PE膜包覆,運至湖子內環保用地堆置。

審計室表示,到去年3月底,堆置於湖子內環保用地的廢棄物已達8761.2噸;去年更屢因環保用地暫置垃圾飄散異味,遭附近民衆投訴,經實地勘查發現,部分廢棄物並未以不透水帆布覆蓋,且2023年、2024年都有幾個月的生活垃圾未打包,影響環境衛生。

審計室認爲,舊焚化爐雖已擴大歲修、升級設備,卻只能延役,無法提升處理量能;但因新廠設定2029年營運,在此之前,超量垃圾一旦無適當去化管道,恐造成更大問題,要求環保局研議具體清理支援應變機制和相關配套,以利現有打包垃圾的去化。

環保局副局長孫意惇表示,環保用地因工程進行暫置空間有限,今年透過標案以各種方式去化垃圾,今年已無多餘廢棄物進到湖子內堆放,另既有打包垃圾也持續清除中。

孫意惇說,環保局除督促委辦廠商依契約規定,將打包廢棄物以帆布覆蓋降低異味產生外,「綠能永續循環園區」的興建廠商也力拚提前1年完工,讓新焚化廠早一點啓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