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米酒價格狂飆 黑心商人趁機釀假酒害死人
宜蘭縣菸酒查緝小組漏夜追查假米酒中毒案,昨天凌晨查扣七十一箱多、共一千七百一十九瓶可疑米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11/15 羅建旺攝影)
1998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依規定米酒屬蒸餾酒,因此無法做爲料理酒的稅率,原本一瓶十多元的米酒,分年提高稅率,竟然跟着洛陽紙貴,由於米酒常用於料理與坐月子,許多民衆開始搶購囤積,甚至引發假米酒風波。
2002年10月底位於宜蘭縣原住民部落,陸續發生多起原住民因爲喝到假米酒而中毒事件,在警方大力追查後,發現除了私釀米酒之外,不肖業者將做爲燃料用的甲醇做成假米酒販售。由於米酒價格便宜,深受原住民喜愛,在缺貨情況下,黑心商人將劇毒的化工原料甲醇,做成米酒販售,導致不知情的民衆喝到假米酒中毒。
【推薦閱讀】 米酒一瓶難求!90年代末期臺灣掀起「米酒之亂」 食物中毒命案大逆轉!南投離奇命案米酒「藏1物」奪4命
宜蘭縣假米酒事件發生後花蓮及宜蘭縣政府也採取緊急措施,派員在各主要市場全面清查假米酒,宜蘭縣政府並要求各零售商全面下架回收。在經過警方與縣府漏夜追查貨源後發現,經銷商來自北縣,而這批酒是假冒花蓮一家擁有合法酒商執照的民間酒廠的產品,在不斷追查上游後發現這批假酒的上游貨源來自臺北縣三重市。
然這起假酒案造成宜蘭共有造成6民衆死亡,2人受傷,警方漏夜找到經銷的葉姓負責人,他表示貨源來自花蓮的酒廠,並承認曾經將被扣的「花東米酒」銷往宜蘭。
最後販賣甲醇給制酒商的醫療器材行的陳姓負責人,因爲銷售來路不明的消毒液,當作乙醇賣給宜蘭的化工行後轉售給地下酒廠製造假酒,宜蘭地檢署依殺人罪嫌提起公訴,求處無期徒刑,但陳文龍因爲殺人罪嫌罪證不足,依詐欺罪嫌改判處5年有期徒刑,其他涉案人則是分別處1年6個月到4年6個月不等徒刑。